俗语或名句
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看似简单,让人以为只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俗语或俚语,但其实这们都出自很多诗词作品……
【第1句】:天涯何处无芳草
如果你有朋友失恋了,你可以用这句话来安慰TA。但它的原意并非如此,这句话出自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别看苏轼擅长于写豪放之词,他其实有时候也挺婉约的,这首伤春之词将春景描写得清新秀丽。
【第2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句话描写的是风雨这种天气状况,很真实,雨未到而风已吹满楼了。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公元849年,许浑任监察御史,当时的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朝堂上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第3句】:不爱江山爱美人
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古代的君王风流,不顾江山社稷。出自清代诗人陈于王的怀古诗《题桃花扇传奇》: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公元1699年,《桃花扇传奇》问世,这是由孔尚任创作的,描写的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诗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事实,激愤难抑,写下了这首名篇。朱由崧是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后袭封福王爵位,后来成为“南明朝”首位君主,可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即被清军灭了。
【第4句】:十年磨一剑
十年的辛苦劳作,才磨出一把利剑,通常形容匠心打造。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五言绝句《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在诗中,诗人以“剑客”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他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
【第5句】:不到长城非好汉
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说的是我国举世无双的奇迹工程——万里长城,如今也有碑树立于长城景区。大家知道这是毛泽东毛主席说的,但有意思有是,并不是他在登长城时有感而发的。实际上是毛泽东带领红军翻越六盘山所写的咏怀词中的一句。这首词叫《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整首词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第6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这句话常被用来与洞房花烛夜一起使用,它的原意可不是这样哟,出自苏轼的七言绝句《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诗人说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其实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第7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用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句诗最早是由李贺写的,后来很多人都有引用或借用这句诗,比如宋代的石延年在赠友联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之对。毛泽东同志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也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之句。
【第8句】:一寸光阴一寸金
用来形容时间的宝贵,劝人要珍惜时间,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后人曾在“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后对有“寸金难买寸光阴”,读起来倒也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第9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应该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了,用来形容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句诗居然是慈禧太后所作。原来当她生母富察氏60岁大寿时,慈禧因故无暇参加母亲的大寿,就新自写了首诗让太监裱好后连同礼品一块给母亲送了过去。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从整体看这首诗其实写得并不好,但没想到的是,最后一句诗居然一直流传下来了。
【第10句】:一树梨花压海棠
也许是因为苏轼的诗词真的写得太好,很多诗句都像俗语一般流传度很高。“一树梨花压海棠”据说是苏轼调侃好友张先的,事情是这样的:张先八十岁时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小妾,据说还写了首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知道此事后就调侃起好友来: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喻指白发的丈夫,海棠喻指红颜少妇,一个“压”字道尽无数未说之语啊,没想到苏轼还是一个爱讲黄色笑话的人。
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俗语或歇后语
黄冈)一窑炭火一窑砖,一方水土一方人。
(黄州)生吃蚂蚱熟吃蛇,一方人信一方邪。
(广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武昌)十里不同俗,三里改规矩。
(郧西)人情风俗易,各处一乡风。
(黄石)一湾一曲,一乡一俗。
(阳新)同住一条溪,风气各相异。隔条坳,不同道,隔条江,不同腔。一里一个垱,九里十腔。
(孝感)乡有乡俗,门有门风。
(郧县)离乡一步远,又是一家风。走乡随乡,入土随俗。赶哪儿的集,服哪儿的斗。
(蒲圻)蒲圻地脉清,五里三号音。
(钟祥)朝廷有朝规,民间有习俗。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大悟)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长阳)入乡随俗,入港随湾。
(京山)住乡随乡,住店随店。
(来凤)初来初到,摸不到锅灶。
(远安)不知乡俗和礼性,得罪人哒不晓得信。
(巴东)知礼不如随俗。
(洪湖)吃了西湖水,变成西湖鱼。
(京山)街上人兴,乡里人跟。乡里大姐进不得城,城里大姐上不得殿。
(汉阳)城里人下乡,有人出来迎;乡里人到城,无人问姓名。乡下的叫驴子,汉口的破车子。
(公安)城里人下乡一餐饭,乡下人进城靠边站。
(红安)街上到乡里,杀鸡杀鸭;乡里到街上,白搭白搭。乡里纳,城里花。
(武昌)乡里人吃饭不点灯,城里人吃饭打二更。城里人不在乡下要地,乡下人不和城里人斗气。
(不详)街上忙腊月,乡里忙八月。
(蒲圻)街上伢吃腊月,乡里伢吃八月。
(通城)街上人吃肚肠,乡下人吃住场。
(不详)街上的雨大,乡里的风大。
(五峰)街心的岩板块块是活的,乡里的礼性是随人说的。高山痞子下不得坪,坪里痞子进不得城。
(鄂西)山里伢子不怕狗,城里伢子不怕官。
(秭归)乡里娃子生得蠢,离了背架打杵子走不稳。
(松滋)街巴佬下不得乡;乡巴佬上不得街。
(丹江口)三天不上街,一股眼子气。棒槌进了城,三天翻跟斗。
(孝感)乡巴佬进了城,三年芒棰也成精。
(郧阳)山里的核桃差一竿。
(房县)平川人进了山,扬叉扫帚一起掂。
(广水)本地的姜不辣,外地的瓜儿甜。本地的鸭子捉不住鱼。
(枝城)好喝不过长江水,好吃不过清江鱼。金横碛,银沙湾,天干天淹不发难。横碛的茶,楂坪的花。横碛的白尖茶,梁山的青皮瓜。洋溪的灰,枝城的煤。
(枝江)江洲的西瓜,百里的棉花。
(五峰)红溢的烟筋对筋,白溢的米三颗寸。仁和坪的羊子高坪的豆。鸡鸣泉水佷山茶。
(当阳)双莲的荸荠,谢花桥的米。河溶白菜糜城藕。漳河的水,河溶的丝。
(长阳)阳坡的木瓜阴坡的茶。秀峰桥的猪,嘴上三道箍。柘木山,柘木山,三个包面一堆碗。
(秭归)香溪的风,泄滩的棕,夔涪的萝卜大寺的钟。
(巴东)上有天堂,下有泗淌。金白杨,银坪阳,有金有银东西瀼。坪阳三坝,赶不上火峰一岔。清泰坪包谷黄如金,野三关大米白如银。羊乳山的好茶生在羊角角上,牛峝的香米产在牛脑壳包上。大坪的豌豆巴糊糊,牛峝的香米漂油珠。云坨的棉花白如霜,黄土坡的大麻如竹林。大支坪的木耳肉头厚,耀英坪的香菌格外香。风吃垭的枣儿红,马鹿池的萄萄绿。朱家店的枇杷甜又大,横梁子的梨子脆又沙。茶店子的柿子柿饼甜,中元子的苹果西瓜香。东瀼的柑子个个大,西瀼的橙子香又甜。万流的柚子朱砂瓣,楠木的桔子红又大。长峰、堆子的木炭钢,泉口、板桥的茶叶香。铁厂荒的树林大如海,神农架的山林砍不败。录葱坡,药材多,天麻黄连遍山窝。垢坪的窑货郎,旧县的好瓦匠。拾钱的官渡,发财的西瀼,东瀼的煤炭背不完。鹿子岩的煤炭挖不败,大花岩的土硝刨不完。巴东南北八百里,大山里头藏金子。
(咸丰)大田大坝是个名,三沟两岔出金银。界坪的木盆能装油,经久无缝不会漏。
(恩施)板桥党参茅坝漆。
(鄂西)金建始,银利川。
(宜昌)四川人,实在憨,拿到建始换巫山。
(建始)江西瓷,洋铁缸,赶不到花坪的瓦罐罐。
(鹤峰)白鹤井的水,留驾司的茶。
(来凤)龙山白菜来凤藕,土堡秀才多似狗。
(郧县)郧阳三大宝,苞谷红薯龙须草。
(郧西)金银山,米粮川,苞谷秆抬水,洋芋堆成山。金针木耳两大宝,郧西山里少不了。黑木耳,白木耳,郧西盛产两木耳。香菌长在对门山,就看上山不上山。魔芋疙瘩满山长,上山尽管拎箩筐。板栗山,板栗沟,板栗生在马家沟。杜仲山,杜仲沟,杜仲出在岩屋沟。天宝山多宝藏,苍术紫胡和黄姜。金钱河,老鳖多。郧西有个槐术山,专产锑矿不产铅。郧西有个羊尾山,鸡窝煤洞连成山。
(丹江口)江家沟萝卜六里坪葱,孙家湾白菜脆生生。八里川红??土桥烟,九里岗泥巴像刀尖。
(房县)水沟萝卜珠藏洞风,军店嫡子孙家湾葱。水沟的萝卜没筋。
(竹溪)观音阁白菜延坝姜,蒋家埝一带出土筐。
(嘉鱼)千猪百羊万担米,抵不得汉口一早起。
(武汉)汉口的洋钱是堆着的,汉阳的洋钱是晒着的,武昌的洋钱是顶着的。不为木喇叭,不朝木兰山。
在农村,有哪些关于“雪”的俗语或谚语
关于雪的词句,成语和谚语
正月十五雪打灯
瑞雪兆丰年
雪里藏不住死人
报仇雪恨
平反昭雪
莊稼汉要吃饭,九九雪不断
雪消冰开
雪染双鬓
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你感觉对你感触最深的名句或古诗是什么
不需要任何学院和大学帮助,人生本身就是一所高等学府。爱迪生!
抓往今天!现在就开始!每一天都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抓住它,因为明天已经走进了今天。
鲍尔斯!
你最喜欢的哪位诗人或词人呢?为什么喜欢?他们有什么名句
毛泽东,苏试,李白。
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
苏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些名言都可用在生活当中。
哲理深刻的口头俗语或歇后语有哪些?你理解其妙处是什么
谢谢!看到“哲理深刻的口头俗语或歇后语有哪些?你理解其妙处是什么?”这样一个问答题时,我(62年生人,肖虎)真是有点“老虎咬刺猬——不知道如何下口”的好!这“哲理深刻的口头俗语或歇后语”就如“卢沟桥上的狮子——哪里数得清”呢?如此,我该从哪里说起呢?但再怎么的,“这饭还是得一口一口的吃,这话还是得一句一句的讲”吧!这“心急又怎能吃得下热豆腐”呢?!
我们说,这“哲理深刻的口头俗语或歇后语”浩若烟海,其题材之广泛,思想之活泼,风格之幽默,形式之凝炼,乃亿万人民大众世世代代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特别为现代汉语提供了无比丰富、生动的语言材料,现代人尤其是戏曲、影视、小说家们无不从中汲取养分,用以滋润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您问我“你理解其妙处是什么?”此又哪是我一篇的“小文”所能“言全”的呢!
如此,在这里我也只能就我所能知道的程度简而答之了——
(一)俗语类:
【第1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3句】:“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第4句】:“吃一堑,长一智”、“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5句】:“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第6句】:“一着妙棋,满盘皆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成败在此一举”、“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决定整体。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整体统率着部分。
【第7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发展的普遍性。
【第8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第9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第10句】:“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11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第12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且联系具有多样性。
【第13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失足成千古恨”~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第14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第15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物质(或事情)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16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第17句】:“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18句】:“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19句】:“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守株待兔”~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20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第21句】:“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第22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23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第24句】:“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第25句】:“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不是你你死,就是我活”~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第26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第27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第28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29句】:“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之非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第30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歇后语类:
【第1句】:“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比喻果断地解决复杂的关系。
【第2句】:“开水煮白玉——不变色”~色原指颜色,这里指脸色、表情。形容人很有魄力,很有骨气。
【第3句】:“芝麻开花——节节高”~芝麻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花为白色,种子可以吃也可榨油。原指芝麻生长规律,开的花越开越高。常用来形容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第4句】:“拔节的竹笋——天天向上”~形容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第5句】:“火烧寒暑表——直线上升”~用火对着寒暑表的水银柱底部,水银柱会直线上升。常指进步得非常快或进展得很快。
【第6句】:“太公钓渭水——老走运”~《封神演义》中描述,姜子牙八十岁时到渭河边钓鱼,后来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辅助文王和武王取得了天下。形容老年交了好运气。含褒义。
【第7句】:“塔顶上吹喇叭——鸣(名)声远扬”~形容人的名声传得很远。
【第8句】:“下了雨的蘑菇——一层一片”~下雨后地上长出的蘑菇非常多。常用来形容人数众多。
【第9句】:“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炕”,北方人睡觉用的台子,下面可烧火取暖。火力指人的抵抗力。指做事情全凭身强力壮。
【第10句】:“上楼梯吃甘蔗——步步登高节节甜”~指生活水平、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第11句】:“鸡戴帽子——冠(官)上加冠(官)”~“冠”谐“官”,常指人官运亨通,接连升级。
【第12句】:“火炭上的油脂——熬出来”~常指人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情况终于变好了。
【第13句】:“牯牛身上拔根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觉得。
【第14句】:“关门打狗——跑不了”~引申为走投无路,死挨揍。
【第15句】:“滚油锅里捡金子——难下手”~下不了手,无法下手。
【第16句】:“过河的卒子——没退路”~横竖都行,只能进不能退。
【第17句】:“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俊杰也!
【第18句】:“耗子跌进深米缸——好进难出”~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第19句】:“喝了迷魂汤——昏头昏脑”~喻昏了头,神魂颠倒。
【第20句】: “白娘娘斗法海——精打光”~“法海”,《白蛇传》中一个阻挠破坏青年男女美满婚姻的恶僧;“精”,本指妖精;“光”,本指法海和尚的光头;“精打光”,比喻一无所有。
【第21句】:“白蚂蚁——好厉害的嘴”~“白蚂蚁”,昆虫,形状像蚂蚁,吃木材,对森林,桥梁等破坏性极大。
【第22句】:“白蚁王后——见不得太阳”~白蚁王后是蚁群的首领,喜暗怕光。
【第23句】:“脖子里长瘿——留着不痛也是累”~“瘿(yǐng)”,长在脖子上的囊状瘤,据说除瘿会危及生命。
【第24句】:“《钗头凤》上篇末句——错,错,错”~《钗头凤》乃南宋诗人陆游的词,抒写他对前妻唐氏的眷恋之情!
【第25句】:“蒋门神遇到了武二郎——服贴了”~“蒋门神”,《水浒传》中人物,霸占了施恩在快活林的酒店,被武松(武二郎)痛打。
真是对不起各位了,啰嗦了半天,真如“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啊!谢谢您的阅读,为耽误您宝贵的时间,请接受我诚挚地歉意!对不起!谢谢了!!!
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比较有意思的关于酒的俗语或顺口溜
关于酒的俗语和顺口溜,听得比较多,其中有意思的是在1989年,曾经在电视上打个广告的四川遂宁曲酒厂生产的“遂州酒”,当时这段广告词(顺口溜)由涂太中老师说的四川方言,家喻户晓,传遍了大江南北,“遂州酒”也因此而闻名,不知大家有没有忘记?
(此下图来自网络下载,若有不妥,立马删除!)
广告词:
明儿明,月儿亮,月光照在酒瓶上。
遂州酒好没法说,不喝硬是睡不着。
酒香飘进月宫里,嫦娥闻到好欢喜。
嫦娥姑娘下凡来,硬要和我喝一台。
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
为了永远喝此酒,干脆结婚不要走。
遗憾的事,好景不长,遂州酒厂由于经营不善在1993年宣布破产,后来被沱牌公司购买,成了沱牌曲酒三厂,从此再也没有听到“遂州酒”的广告词了。现在想起来还真的十分留念,因为它,能让我勾起儿时的回忆!当然,关于各个地方对酒的俗语和顺口溜各有不同,如果朋友们有兴趣,不妨说说你们当地酒的俗语和顺口溜,让大家一同来分享其中的乐趣!谢谢!!!
为什么一些书法作品摘录的是别人的名句或古诗
不是一些,是绝大部分。我在今日头条里所拜读的现代书法家作品几乎全都是抄别人的诗词楹联,自己创作的诗词楹联写出来的几乎没有。有些所谓的现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抄录古人的诗词文章更是错别字连篇,这只能印证现代书法家的整齐文化水平的低下。书法家这三个字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炒得最热的词,这个文化圈子也是最乱的,好象会写两个毛笔字的一进去都成了书法大家,然后丢掉传统,上行下效的写起了圈子里炒得最热的丑书,仿佛让群众欣赏理解不了的才高大上,并以此为荣。其实,这是一种文化乱象。你一点文化底蕴都没有,只会抄抄写写,抄也抄得错漏百出,何以称家?充其量就一字匠罢了。我也喜欢写字,但写得不好。当有人称我书法家我会赶忙提醒别乱叫,因为我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