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感言1500
关于思乡我的感受是什么
每次听到马思聪的《思乡曲》,心中都有些冲动,那如泣如诉的旋律,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离去。
马思聪用他的琴声诉说着思乡的凄楚和无奈。
旋律是他的心,琴是他的情,心与情的交融,将音乐演义成震撼人心的重音,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感动,为之流泪。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思乡的情怀,我记忆里的第一次思乡,是在一九六九年,不满十五岁的我,通过父辈的关系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新兵训练基地是在贵阳市某大学里。
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离开学校的同学,独自一人面对军旅生活。
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所有的一切都不自在。
性格内向的我,更加感到孤独和无主。
当听说我们部队的驻地是在远离城镇的大山里,想家,想爸爸妈妈,以及对未来的茫然和恐惧油然而起。
夜晚,当我独自站在窗前,面对着即将离开的城市和万家灯火,一阵酸楚,泪水就像开了闸的小溪,止不住地往下淌。
我哭了,无声地哭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哭,要不是害怕战友们看见,我想我可能会大声的哭泣。
后来我才懂得这就是一种思乡的情怀。
思乡:是对家的眷恋,如今每当我从外地出差回到家中,第一个感觉就是到家了,这就是对家的依恋。
当你置身家中,并不觉得家在潜意识中的分量,只有长期在外的人,才能体会到家的意义和家的不可替代,才会时常在眼前浮现家及家乡的人和事。
思乡:是对孩提时的回忆,天真,调皮,无邪,童趣,儿时童男童女间不经意的恋情……都会在回忆中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这种回忆很少想起不愉快的事情,孩提时痛苦似乎很少,也很容易被忘却,它们仿佛被深深地埋藏在记忆的角落里,只有那些有趣的美好的往事,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何时何地想起都会有滋有味。
思乡:是每当媒体出现家乡的消息和画面时,都会聚精会神,仔细观看,看看家乡有什么变化,家乡的景色也许不是最美,但那是我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的亲人,朋友和无尽的回忆。
思乡:是在他乡听到乡音的亲切感,那熟悉的腔调使我不由自主地倾听,甚至上前搭讪,告诉对方咱们是老乡。
思乡:是对家乡饮食习俗的渴望,因为习惯于家乡的饮食,而异乡的饮食,总感到不太适应。
如果在国内尚可将就,要是在国外,由于饮食习惯以及饮食文化的差异,肠胃就会提出抗议。
每当此时,就会想起家乡的美食和小吃……有时想起都会流口水,平日里不屑一顾的小食摊,大排挡,也会勾起无限的遐想。
思乡:是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感觉的总体需求之反映,只要这其中有一种不适应,都会引起思乡的情绪。
思乡是陈年的老酒,存放的时间越久越浓。
思乡是难以愈合的伤痛,什么时候触动它,都会引起全身的抽动。
思乡是期盼与亲人的团聚,哪怕是偶尔不愉快,也会满足内心的需要,减少孤独的感觉。
思乡是一种无奈,无奈得身不由己,无奈得不能回家。
思乡是对亲人的牵挂,老人的身体是否安康,是儿女心中最大的牵挂。
思乡是对家乡的眷恋,独自一人闯荡,多少有点悲壮。
《乡愁》读后有什么感想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诗虽然不长,不过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诗中描绘了在大陆与海峡两岸作者的不同的乡愁,表达了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而现在,当我们再一次品味这首诗时,不免会产生一种想法:台湾到底何时统一?这种想法到现在还是一个知数。
而现在我想说的是:“让我们盼望祖国大陆早日统一,不要就此”感人的悲剧再次出现。
用一句思乡诗来写我离开家乡的感受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____张九龄《西江夜行》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____李觏《乡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____马戴《灞上秋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____宋之问《渡汉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____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____卢纶《长安春望》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____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____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自己对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感想,不少于1500字
今天月亮圆了,又是一个千里共蝉娟的日子。
记忆中孩提时的中秋,是一方甜甜的月饼,是小伙伴的游戏、黑夜里的荧火虫和一夜快乐的梦。
虽然在妈妈的嘴里,已经知道了故乡的名字,可是故乡毕竟好远,就如天上的月亮,还是吃一口月饼才是最真的感觉。
随年龄的逐渐长大,故乡的概念终于在脑海里有了深深的印象:那是父母终生不变的乡音;是家常便饭里最香的滋味;是每封家信上那枚圆圆的邮戳;是每当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总不禁一遍遍想象的地方。
中秋节感言。
在百万分之一的全国地图上,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可它却如今宵的月亮,浓浓地装满了父辈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泪满襟。
几经生活的变迁,终于从南方回到了北方,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故乡,每个中秋的晚上,思乡的愁绪渐渐淡忘,毕竟是久居故土常忘家,笑看了月圆月缺花开落,醉遍了中秋寒冬夏时雨。
对于曾经生养自己的江南,只记得烟色朦胧,木棉如血,茉莉飘香,棕榈摇曳。
还有中秋晚上的点点萤火。
上一个周末,忽然收到一位江南的朋友捎来的月饼,是杭州五味和的百果苏月,随来的还有朋友简单的一句话:那是很好吃的,你尝尝。
看一方小巧的月饼,白色的酥皮下,透着淡淡的清香,浅浅地衬着青红丝的颜色,那样的精巧、细致,轻轻咬一口,那种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记忆深处所有关于江南的回忆:那是小桥流水的婉柔,芭蕉听雨的清凉,是彩云追月、寒鸭戏水、将军令、步步高的旋律,是长眠于那里的无数的梦的回忆。
是的,离开了不是故乡的家乡,却没有学会不是家乡的故乡的乡音;生长于酒不胜力桃花红的江南,却养就了豪饮江湖道英雄的性格,至今不知我应该是思舟的浪子,还是思马的游侠。
中秋节感言。
且不论浪子或是游侠,总归都是要漫迹天涯,今夜,应该庆幸自己,可以和父辈一起,摆一份清供,倒一杯淡酒,遥祭九天的明月,还有故去的亲人。
可以点一颗烟,默默地祝福远在异国的家人,轻问海外的中秋,可否有家乡的月亮。
可以站在静静地院子里,看葡萄藤上随风抖动的叶子,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在异地的此刻,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约定?是否在同看一轮明月。
夜色已经寒了,侵人的月光如丝如网,真想抽刀挥断它,做一根思念的弦,伴以我此刻的低吟,和一曲悠扬的歌,随风寄到遥远的地方,陪你在每个寂寞的夜晚,做一个美丽的梦。
中秋节感言(二)2024年的中秋节将要来临,感觉今年过得真是快!不知不觉又到了秋天,时间过的太快了,所以还是要好好珍惜,好好照顾好自己,别太亏自己,要告知所有的朋友们,珍惜自己,爱护自己,别亏待自己,好好生活,快乐生活。
中秋节,一个代表着团圆的节日,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此刻团圆呢,为了生存漂泊全国各地的打工朋友们,肯定不能回家和老人孩子妻子一花起过2024年这个中秋节了?只能电话问候,信息祝福,相信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亲人,理解万岁,理解了,就以快乐地生活。
小时候在家里过中秋,晚上我们就会到屋子外面去赏月,当我们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的时候,都特别激动,说不上为什么,就是感觉天空特别的美。
过中秋节,当然少不了吃月饼,说实话,我不太爱吃月饼,感觉并不好吃,但为了节日那种气氛,我总会吃上一点,就算不爱吃,但在那样的节日,都会想吃的,呵呵。
因为家里并不富裕,也不会买太多好吃的零食,除了月饼也没什么好吃的了,但有月饼吃,似乎就很知足了,自己并不是一个嘴馋的人,再说,也应该体谅自己的父母啊。
回家过中秋,在我们这里特别当回事,觉得过中秋那就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借此机会祝福自己的亲人身体健康,事事顺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刻,我多么想念我的母亲,母亲去世快四年了,重逢节日,我总会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想起母亲生前给我说过每一句话,但愿母亲在那儿一切皆好,心想事成,祝福母亲节日快乐。
中秋节感言(三)中秋节将至,在此送上我衷心的祝愿,愿家人平平安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句诗词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思念故乡之情。
中秋,明月,团圆,从中秋节诞生那天起,节日的涵义便定格在历史的河流之中。
它就像涓涓的流水,在向我们在倾诉着那或淡或浓的亲情乡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啊,古人如此,今人依然。
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思念故友,流淌在每个人的心底。
月亮在空际上不知道悬挂了多少岁月,见证了多少的悲欢离合,承载了多少的对亲人思念之情。
大家都期盼的是来年圆月之夜,相聚一起。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人是多么的孤寂,特别是在那样一个月圆之夜,身边没有一个亲友,浓情不尽,只有邀请明月与之同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到中秋分外眀,人逢佳节倍思亲!”愈是月圆中秋之时更是思想念人之际。
诗人总是多情的,诗人们在用他们特有的笔墨诉说着这千百年来人类的相思之情
名人思乡的故事
周恩来思乡的故事------- “现在,我们夺取了全国的胜利,淮安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的
”他的讲话最后被一阵热烈的掌声淹没。
7年后,他在西花厅接见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时又说: “是啊,我何尝不想回去看看
1946年,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时,有一回梦见自己又在文渠里划船,醒来后便想,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这些年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
有时候工作忙,遇到棘手的事情,难遣的烦恼,紧张得饭都顾不上吃,觉也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爬爬鼓楼(即今镇淮楼),放放风筝……” 王汝祥虽然能体会周恩来的话,但仍不忘临来时县委常委们的嘱托:您老也要注意休息,工作再忙,有时间也要回家看看啊
” 周恩来微笑着回答说:“老王,你是‘父母官’,我心里话对你不隐瞒,我讲个故事你听听,你给裁判裁判:有这么一个摆渡的,他在湍急的河流中,把船划到河中心,这时,他感到很疲劳,而对岸是旅客很向往的地方,你说,这个摆渡的该怎么办
” 是的,在周恩来的心目中,他只是个摆渡的艄公,他要拚命“摇橹”,把全国人民载向富裕的“彼岸”,那么,他也就只能舍“小家”而顾“大家”了。
周恩来思念家乡,多次说过自己要回家看看。
为此,淮安县领导曾悄悄修缮了他的故居,并拓宽了南门大街等城区主要几条街道,维修了他放过鸽子的镇淮楼、攀登过的文峰塔,还疏浚了他划过小船的文渠。
然而,这样的准备一而再,再而三,他都没有回来。
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淮安人传起了周恩来曾在飞机上看过淮安的故事。
一说是1956年,周恩来的八婶杨氏去世时,周恩来为报答老人家当年的抚育与监护之恩,在无法回家奔丧的情况下,曾专门乘坐飞机飞临淮安上空,在淮安师范的那段城墙上扔下一封祭婶母的信。
为此,当年的淮师学生还被学校领导组织起来去寻找这封信。
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因为根本没有这回事。
一说是1958年大跃进时,淮安的林集公社联盟大队获得全国农业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加之那年夏天王汝祥副县长进京当面请他,所以周恩来专门乘飞机飞临淮安上空,在飞机上向家乡人民挥手。
乡愁的感受
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子,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吹起。
乡愁时淡时浓,挥之不去,呼之不应。
乡愁是一种感受,一种怀念,一种祭奠,一种伤怀,一种若有若无的惆怅。
乡愁是雨,无边丝雨细如愁乡愁是花,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就是乡愁,淡淡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