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说说汇聚五篇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鉴赏及原文注释
出处
唐 杜牧《清明》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杏花村:隐于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暂且寻问一下哪里有小酒店呢?牧童将手一指,顺着手指望去就看到了隐约的红杏梢头挑出一个酒帘来。读者随着诗句欣赏了那“牧童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牧童原文注释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李涉
原文: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朝(zhāo):早晨;日出的时候。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荷:披着,背上。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蓬蒿(hāo):“茼蒿”的俗称。黄犊(dú):小牛。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朝(zhāo):早晨;日出的时候。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荷:披着,背上。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蓬蒿(hāo):“茼蒿”的俗称。黄犊(dú):小牛。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朝(zhāo):早晨;日出的时候。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荷:披着,背上。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蓬蒿(hāo):“茼蒿”的俗称。黄犊(dú):小牛。
新词强说愁鉴赏及原文注释
出处
辛弃疾《丑奴儿》
原文
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注释
强:勉强。
赏析
这句词的'意思:人在少年时候常喜欢为赋新词勉强说愁,其实却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愁。“为赋新词强说愁”常用来形容那些多愁善感的人,自以为寂寞而强说愁的无端愁闷情绪。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文学家。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在晚年时写的《清平乐·村居》这首流传千古的词。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子夜秋歌原文注释翻译及鉴赏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原文注释】: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翻译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 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赏析鉴赏】: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 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 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