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积雨”的七言诗句
为您整理了99句带“积雨”的五言诗句,其中“积雨”开头的七言诗句51句,“积雨”结尾的七言诗句6句,“积雨”在中间的七言诗句42句,供您参考。
“积雨”开头的七言诗句【第1句】:西风一叶未为稠,积雨寒添客思秋。——出自方回《次韵张慵庵立秋有怀》
【第2句】:积雨空阶生绿衣,幽幽点点弄秋姿。——出自张耒《七月六日二首》
【第3句】:积雨霖霄忽报晴,元来依旧有清明。——出自姚勉《己未秋杪虏骑云扰圣主神断斥逐元奸台臣始有抨弹之疏因成二绝一惜》
【第4句】:陈郊穷秋苦雨霁,积雨未受短日干。——出自张耒《送孙志康赴高阳》
【第5句】:积雨经旬鹤未过,小楼闲眺费吟哦。——出自清·吴琪《春晓晚眺》
【第6句】:轻云放日催人渡,积雨肥波送客舟。——出自陈宓《十七日窘雨邑中舟还》
【第7句】:积雨尚添门外辙,颠风不扫甑间尘。——出自韩元吉《病中放言五首》
【第8句】:积雨荒庭遍绿苔,西堂潇洒为谁开。——出自欧阳修《叔平少师去後会老堂独坐偶成》
【第9句】:积雨能凉故自佳,候当秋早欲收畲。——出自赵蕃《孝扬成父约须晴见过二首》
【第10句】:积雨愁人不可道,至今声迹何寥哉。——出自蒲寿宬《君不来词寄云帽上人梅坡翁》
【第11句】:积雨恐侵春甲子,昏灯嬾守夜庚申。——出自南宋·陆游《春夕睡觉》
【第12句】:积雨半篙生别浦,清风十幅送归舟。——出自周必大《送沈世德抚干还朝》
【第13句】:洗来桐叶晚青青,积雨阑干暗菌生。——出自张耒《乍晴二首》
【第14句】:因风野鹤饥犹舞,积雨山栀病不花。——出自宋·辛弃疾《鹧鸪天》
【第15句】:积雨能令朱夏寒,少曾见日上三竿。——出自陆文圭《苦雨》
【第16句】:道傍襁负去何之?积雨仍愁麦不支。——出自南宋·陆游《洊饥之余复苦久雨感叹有作》
【第17句】:积雨东湖久不游,清风忽送瑞香浮。——出自陈宓《东湖有双莲之瑞赓潘瓜山韵》
【第18句】:万箱未获交偏偏,积雨不翅三日霖。——出自刘学箕《次叔通见寄四首韵》
【第19句】:暮年多病全无赖,积雨初晴略似春。——出自方回《正月十日始晴》
【第20句】:虚楼一望极封疆,积雨晴来野景长。——出自唐·李中《秋日登润州城楼》
【第21句】:朱门往事若为怀,积雨苔痕绿上阶。——出自朱继芳《和颜长官百咏·朱门》
【第22句】:积雨连宵气象清,晓来日色顿分明。——出自曹勋《断梅三首》
【第23句】:积雨新晴马气骄,振鬣长鸣踏平陆。——出自黎廷瑞《偕仲退周南翁登曲岛山分韵得曲字》
【第24句】:积雨今晨也解休,殷懃日脚傍花流。——出自杨万里《和昌英主簿叔久雨》
【第25句】:积雨初过湘水满,夕阳荡金接天远。——出自赵汝鐩《八景歌》
【第26句】:迎凉蟋蟀喧闲思,积雨莓苔没屐踪。——出自唐·齐己《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
【第27句】:骄阳前日拟熔金,积雨逢秋却厌淫。——出自李流谦《偶成》
【第28句】:积雨深秋与恨翻,悠悠何力胜朝昏。——出自晁说之《乞酒》
【第29句】:积雨酿成寒料峭,漫游稍觉意清真。——出自程公许《正之二十八日忽小霁领数客过东湖若水有赋为次韵》
【第30句】: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扶舟减石鳞。——出自宋·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第31句】:东风吹得绿成阴,积雨初收柳絮轻。——出自张栻《城南即事》
【第32句】:积雨暗封青藓径,好风轻透白綀衣。——出自唐·徐铉《和印先辈及第后献座主朱舍人郊居之作》
【第33句】:斯民忍饥望黣麦,积雨又有伤残忧。——出自王之道《冬不雪春苦雨外台为民心恻檄郡请祷於法轮应感尊者悉获灵贶曾不终》
【第34句】:积雨成湖客路长,春风掀搅意何狂。——出自孔武仲《故县遇风二首》
【第35句】:积雨古墙生绿衣,幽花点点弄秋姿。——出自宋祁《七月六日绝句》
【第36句】:结茅亭下小池新,积雨通沟滟晚春。——出自张耒《不出偶成二首》
【第37句】:凉风吹叶沿阶厚,积雨生苔逐径斜。——出自李至《至启伏以摇落九秋正怜残菊凄清四韵忽及弊庐仆射相公闲世宏才九流》
【第38句】:积雨堤防宜有素,后时悔懊谩兴哀。——出自陈宓《闻延平水沴》
【第39句】:又从洪泽泝清淮,积雨连宵晓顿开。——出自杨万里《晓出洪泽霜晴风顺》
【第40句】:积雨水添湖面阔,久阴云护岭头寒。——出自徐清叟《癸丑十月二日上天竺寺祈晴》
【第41句】:秋空碾上一轮冰,积雨连宵洗更清。——出自陆文圭《王祈伊中秋不见月四首》
【第42句】:山云倏忽自晴阴,积雨门榗蔓草侵。——出自张嵲《初夏已晚山即事》
【第43句】:积雨乍晴偏楚楚,东风小缓莫匆匆。——出自杨万里《万花川谷海棠盛开,进退格》
【第44句】:积雨晴边花蒂耐,好风吹外叶声平。——出自曹彦约《送友人》
【第45句】: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出自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第46句】:积雨水衣龙颔滑,晚晴山翠佛螺青。——出自李厅《和郑十三东斋言事二首》
【第47句】:积雨荒池水欲平,轩窗长夏有余清。——出自张耒《水阁二首》
【第48句】:积雨才收平野阔,夕阳未卷大江豪。——出自陈普《远望》
【第49句】:无风木任秋蝉荫,积雨庭多石藓斑。——出自王投《三学院》
【第50句】:积雨了知寒在候,我方随事典衣袍。——出自赵蕃《晚秋郊居八首》
【第51句】:积雨平田水接天,乍晴云日焕山川。——出自刘学箕《感事怀人送春病酒晓起五首》
“积雨”结尾的七言诗句【第1句】:却是蜘蛛遭积雨,经纶家计趁新晴。——出自杨万里《蛛网》
【第2句】:僧指旧基埋积雨,鸟翻新箨起枯风。——出自董嗣杲《此君轩》
【第3句】:欲向悬崖看积雨,几经空谷撼奔雷。——出自杜范《偶属成嵬字韵录呈六十叔二首》
【第4句】:天气柔嘉收积雨,林花稠叠竦高楼。——出自苏籀《蒙和府待制宠和前韵又承东湖水嬉之招一首》
【第5句】:农事一春荒积雨,长淮千里驾东风。——出自张耒《江亭别故人》
【第6句】:穷巷住来经积雨,故山归去见荒村。——出自唐·黄滔《关中言怀》
“积雨”在中间的七言诗句【第1句】:风吹积雨销太行,水暖河桥杨柳芳。——出自欧阳修《送公期得假归绛》
【第2句】:五月今年更索裘,穷山积雨冷于秋。——出自方回《五月六月雨寒二十余日》
【第3句】:已从积雨得深涧,更趁浮云同往还。——出自任三杰《姜山》
【第4句】:舆夫重说松原山,如此积雨应生湍。——出自赵蕃《芙蓉道间二首》
【第5句】:可怜积雨过初暑,更转余寒入晓凉。——出自张耒《早起观雨》
【第6句】:连月奔趋祷雨坛,即今积雨厌蒙漫。——出自陈造《苦雨》
【第7句】:古窗积雨昏残画,朽树经阴长寄生。——出自张耒《京师废宅》
【第8句】:鱼鼓无声昼閴沈,荒碑积雨古苔侵。——出自吴锡畴《次韵题璜原僧舍》
【第9句】:自是清阴能借润,不应积雨尚流寒。——出自王之道《和吕子梅题陈倅窗前新栽竹二首》
【第10句】:直疑积雨得深润,不假浮云相往还。——出自明·唐寅《匡山新霁图》
【第11句】:前溪积雨浪拍天,人立沙头催渡船。——出自刘学箕《演平渡度侄别入城》
【第12句】:更须积雨看惊湍,濡足褰裳何足惮。——出自楼钥《它山堰》
【第13句】:炎天积雨气如秋,今日新晴快倚楼。——出自陈普《喜晴》
【第14句】:桑麻积雨肥春垅,鸡犬一村喧昼晴。——出自黄载《随州沙溪》
【第15句】:因思积雨花狼藉,空写愁肠说向谁。——出自释智愚《偈颂二十一首》
【第16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出自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第17句】:半春积雨逗浓寒,陇亩都翻宿藁残。——出自陈宓《与杨信斋》
【第18句】:麦头熟颗已如珠,小厄惟忧积雨余。——出自范成大《刈麦》
【第19句】:今年积雨天地晴,一策快作西南征。——出自陈东之《游沃洲山》
【第20句】:穷秋积雨不破块,霜落西湖露沙背。——出自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
【第21句】:翠润园林草木长,春归积雨满芳塘。——出自张耒《绝句二首》
【第22句】:典衣自种一顷豆,那知积雨生科斗。——出自宋·苏轼《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怀子由并崔度贤良》
【第23句】:屋头积雨涨春雪,舍北夭桃堆暮霞。——出自王洋《幽园即事四首》
【第24句】:黄梨丹柿已催寒,一月西风积雨干。——出自张耒《九日登高》
【第25句】:前旬作意趁万红,沈霪积雨仍多风。——出自岳珂《戏作呈赵通判胡教授张总干》
【第26句】:欹檐积雨苔生瓦,陋巷人稀泥及门。——出自张耒《久雨》
【第27句】:况遭积雨驾高浪,沙翻石走相撞舂。——出自曾巩《喜晴》
【第28句】:兰亭明日禊馀春,风冷难回积雨云。——出自陈宓《暮春》
【第29句】:君王凤辇过龙楼,清晓都门积雨收。——出自项安世《试学士院闻大贺过重华宫》
【第30句】:燕山积雨泥塞道,大屋欹倾小成倒。——出自南宋·文天祥《移司即事》
【第31句】:梅子青青苦未黄,经旬积雨欲颓墙。——出自南宋·陆游《久雨》
【第32句】:梅黄积雨思无欢,麦浪摇晴喜给观。——出自曹勋《冲啬有新泉》
【第33句】:门外秋光入句频,门前积雨少来人。——出自刘宰《酬陈子与》
【第34句】:一朝积雨豁然收,待我凝眸百尺楼。——出自陈普《雨霁山皆秋色》
【第35句】:行来伺值积雨馀,万叠峰峦发新绿。——出自王洋《已酉闰八月二十一日出南城游岘山壁间读东坡诗感而有作》
【第36句】:溪通积雨流方壮,山入重云翠未休。——出自张耒《归马二首》
【第37句】:是时积雨河水深,却看孤舟放清夜。——出自张耒《赠马十二全玉沿檄过楚顷刻而别》
【第38句】:燕燕辞巢蝉蜕枝,穷居积雨坏藩篱。——出自唐·窦牟《秋夕闲居对雨赠别卢七侍御坦》
【第39句】:卧闻风声吹屋角,应扫积雨阴漫漫。——出自张耒《卧闻风声》
【第40句】:万叠春山积雨晴,新茶处处煮车声。——出自方回《题张明府清风堂三首》
【第41句】:九夏赤旱百井枯,三秋积雨釜生鱼。——出自贺铸《九日雨中作》
【第42句】:已放役夫三万指,従教积雨洗残春。——出自宋·苏轼《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