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好句子聚集80句

1923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好句子聚集80句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画线的.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看到道的一边有一棵李子树,伙伴们都过去折枝取李子。

(2)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上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的跟从。

桑中生李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桑中生李》 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6 分)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①。”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②,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①豚:小猪 ②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喻众人随声传闻 ③翕赫:此指轰动、惊动。翕:聚集。赫:盛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欲持去( ) ②顾见空桑中有土( )

③因植种( ) ④间一岁余 (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以余浆灌溉A.盖以诱敌B.是以谓之文也C.何不试之以足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小题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南 顿 张 助 于 田 中 种 禾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⑴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⑵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⑶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小题5:试说说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 分)参考答案:

小题1:拿 回头看 于是 年

小题1:C

小题1:南 顿 张 助/于 田 中/ 种 禾

小题1:⑴眼痛是小病,也会自然好。(疾、亦、自、愈翻译出来即可)⑵⑶略

小题1:⑴不能道听途说,不加思考分析而形成迷信的错误。

⑵必须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不人云亦云。略

《王戎识李》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文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王戎识李》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关于《王戎识李》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⒔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尝与诸小儿游 ( ) (2)诸儿竞走取之 ( )

(3)惟戎不动 ( ) (4)人问之 ( )

⒕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取之信然

⒖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3分)

参考答案:

【第13句】:曾经;跑;只有;他,代王戎。

【第14句】:(1)看见路旁李树上的果子多得把树枝都折断了。(2)摘下树上的李子品尝,果然这样(指味道很苦)。

【第15句】:人应该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道旁李树阅读答案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9句】: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

⑵人问之()

⑶取之信然()

【第10句】: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什么作用?

【第11句】:译句:

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⑵取之信然。

【第12句】: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第13句】:用简短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内容。

道旁李树阅读答案:

【第9句】:⑴代词,代李子⑵代词,代王戎⑶代词,代李子

【第10句】: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意近即可)

【第11句】:略

【第12句】:信服(意近即可)

【第13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