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辅导员丨立足“大思政”
“大思政”格局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各要素相互协同,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网络体系。作为处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前沿,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对学生价值引领最直接、影响最深刻的教师群体,辅导员是“大思政”网络体系的关键一环,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担负起这一重要责任和崇高使命,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练就学生思政工作的 “降龙十八掌”。
一、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过硬的思政工作能力
“大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思政课教师的“单兵作战”、思政课教学的“课堂孤岛”,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不再是单纯的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更不是顶着教师的“帽子”干着“保姆”的活儿。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是辅导员的核心角色、首要责任,也是辅导员的看家本领。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尚处于高等教育的最底层,学生素质与普通高校尚有较大差距。学生的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普遍偏低,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淡漠,对世界大势和国家发展形势、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方略知之甚少,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匮乏,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不强。高职院校学生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上的特殊性对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更善于精准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明确他们想什么、关注什么,有什么、缺少什么,思想上的堵点、困惑点是什么,因事而化,对症下药,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既从宏观上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又从微观上解答好“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更善于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思政教师工作总结,紧贴时代精神,牢固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因时而进、应时而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育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更善于精准把握情势变化,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适应学生学习生活新常态,因势而新,因势而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途径、载体和方式方法,主动占领“新阵地”、掌握“新话语”、运用“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
二、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心有大爱的育人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思想政治上,必须是旗帜;在学术素养上,必须是导师;在职业道德上思政教师工作总结,必须是楷模;在日常生活上,必须是朋友。辅导员必须具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必须具有“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的责任担当,以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以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必须具有“把育人当作事业,把事业当作使命”的工作激情,以激情燃烧干劲,以激情点燃梦想,以激情绽放光芒。
教育是一项需要用爱来经营的事业。 辅导员心有大爱的基础是对工作发自内心的满腔热情。“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良心活”,“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没有爱的支撑,工作成效就有可能“打折”,学生的成长就有可能走弯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教师最大的乐趣,辅导员要从培育人、塑造人、成就人的事业高度看待自己的岗位、自己的工作,以奋发有为的激情和干劲,树立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使命感。辅导员心有大爱的核心是对学生 “视如己出,爱生如子”的育人情怀。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意志品质、心理健康,从思想政治素质到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辅导员尤其要多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成长,多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生活状态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以博大的爱心,真诚帮助他们激扬青春梦想,为他们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
三、宽口径知识储备和健全的能力结构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加之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思想政治素质、社会认知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教育类型上的差异,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较之普通高校更具有特殊性、复杂性。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担负起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使命,就必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等能力。
辅导员工作的底气来源于博学。辅导员必须既是“杂家”,具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是“专家”,精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务相关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辅导员博学多识,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辅导员工作的自信来源于多能。辅导员必须开口能讲,言之有道、言之有情、言之有方;提笔能写,心中有信仰、胸中有大义、笔下有妙悟;遇事能解,能干事、能管事、干成事、管好事。 辅导员能力结构越全面,工作越会如龙在渊、如虎添翼。
四、创新的素质和教育的艺术
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特别是随着大数据、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与社会深度融合,各种思潮和海量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潮水般涌入学生的视野。高职院校学生辨别能力较差,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易受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而传统的说教式、封闭式、教条化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引入新思维、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以创新的思维和教育的艺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
做好“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必须创新工作模式。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要能够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轮子协同起来,把线下和线上两种载体统筹起来,把思想化育和实践体验两种途径综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做好“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必须创新工作理念。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要能够找准学生情感的“触发点”和思想的 “共鸣点”,把管理与育人有机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有机结合,把“惊涛拍岸”的声势与“润物无声”的效果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情有义”。
做好“大思政”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必须创新话语体系。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情趣、生活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建构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沟通的交往情境,以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乐听乐闻的话语体系思政教师工作总结,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滋有味”。
打铁先需自身硬。“大思政”视域下,辅导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高职院校辅导员要站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全局高度,实现思想政治和价值引领的角色回归,常吸“理论之氧”,常补 “精神之钙”,常固“能力之本”,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不断增强政治定力,不断提升工作本领,以坚定的政治站位、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政治担当、真挚的政治情感,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话语力度和情感温度。
高职院校要像培养学术骨干一样关心关爱辅导员队伍的成长,立足根本点,多从思想政治上提升;凝聚共鸣点,多从情感维度上加温;注重结合点,多从综合施策上推进;强化支撑点,多从完善机制上保障,不断推进新形势下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真正使辅导员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先锋队、排头兵。
作
者
简
介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滑娟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