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过会的感言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双11过会的感言

对双十一的感想

对于我这么一个购物狂的女人,我期待双十一很久了,早就盼望着双十一赶紧到来,我好大大买一笔东西,总觉着家里的东西不够用,缺这却那的,想买很多很多东西,袜子,鞋子,衣服,都是全家上下配套的,很多时候我给父母买的东西他们还没拆封,我又买了很多,我妈也总是说我乱花钱,不会节俭,他们哪里懂得我买回东西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今年的双十一,我准备减少买生活必需品的数量,在闺蜜的推荐下我想去乐维斯这款实名定制的珠宝店为我和老公定制一款实名定制的钻戒,听说这款钻戒的寓意是以我之名冠你之在指,一生相伴,一生相随,寓意也不错,在打折的时候选择买珠宝,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双十一感想

东西便宜,很是诱人,享受了购物乐趣,也买了些暂时还用不着的东西。

双12感言

本来是很平常普通的一天,可是现在人为的赋予它“购物节”,无奈~~

说一说大家双十一,光棍节,都在干嘛呢,有什么感想吗

上班,加班,一点感觉到都没有,感觉好像是古代人,与时代脱轨了

双11这一天过生日怎么发表说说

老师、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是一个既新鲜又熟悉的话题,那就;那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由怨气发展到狂欢的神奇;然而就在6年前,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光棍节”这个;那么淘宝的光棍节从2009发展到现在已经六岁了,;当然了在开启了“双十一”盛世的同时也开启了电商的;当然了,在剁手由电影特效镜头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今年双十一的那些数字那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由怨气发展到狂欢的神奇节日是怎么来的。

1993年,南京大学“名草无主”寝室在每晚惯例的卧谈中创想出了以即将到来的11月11日作为“光棍节”来组织活动,从此,光棍节逐渐发展成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学里的一种校园趣味文化,随着学生毕业进入社会,这种文化也由此慢慢流行起来。

现在随着成年单身男女群体的庞大,以及群体活动和网络媒体的传播,光棍节在社会流行开来。

如今, 11月11日已成为社会中广大”单身贵族”的节日。

然而就在6年前,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光棍节”这个趣味节日会有如此巨大的生产力。

那时候,天猫还叫“淘宝商城”,京东还没崛起,苏宁和国美还专注于传统渠道,和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战斗力满格的光棍“剁手族”不同,那时候我们的许多前辈还只是一个安静的小光棍。

到了2009年中下旬,淘宝商城为了做大自己的品牌,策划了一个嘉年华式的网上购物节,时间决定选在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但11月没有节日,只有被网友戏称为 “光棍节”的

【第11句】:11。

所以淘宝为了挖掘顾客户人群,决定以此为噱头,这才再创造了一个“光棍儿没事干就多买东西”的节日。

那么淘宝的光棍节从2009发展到现在已经六岁了,让我们看看经过六年的发展,双十一取得了哪些让人惊叹的成就当然了在开启了“双十一”盛世的同时也开启了电商的疯狂“造节”狂欢:如今的购物节早已不再孤单,除了双十一外,还有“双十二”购物狂欢节、“京东618”、“苏宁818全民疯抢”、“唯品会撒娇节”??再加上传统的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全年的网上购物景象一派生机勃勃。

人们有了各种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和源源不断的消费冲动。

当然了,在剁手由电影特效镜头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购正逐渐演变成为新的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购物节的日益增多,反应了国人的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日益成熟。

双十一之后,不单单是传统节日,网络节日,趣味节日,甚至是数字稍稍吉利点的日期都成为了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今年双十一的那些数据(见图表)这些疯狂上涨的营业额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剁手党”们的默默 “奉献”,朋友们,你们是这9

【第12句】:17亿分之一吗,如果是,我想问一句,你的双手实现了你的梦想吗。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剁手党们的相关数据分析通过这些数据,从宏观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点:

【第1句】:从“小众”到“大众”。

从“双11”的狂欢到平时网购业务的不断扩大,已经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新的消费习惯和观念,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大量的中老年人也在逐步加入到网购和互联网消费的行列;也不再是城市人的“专利”,大量的农村人也开始学会利用网络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

【第2句】:从“不接受”到“接受”。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人长期养成的习惯,则是储蓄,亦即把钱存放在银行,一点点地进行积累,待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再用于购买住房、家具等“大件”商品,并做好防老、防病、防读书等的准备。

【第3句】:从“线下”到“线下+线上”(互联网+)。

以“双11”购物狂欢为核心的互联网+消费,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中国的消费潜力还是很大的,只是没有找到打开消费通道的钥匙。

而互联网+消费,则极有可能是让中国人改变消费习惯、转变消费观念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手段。

然而大家也看到,无论从年龄跨度,学历占比还是消费心态上来看,其实那些默默奉献地剁手党们很大一部分就隐藏我们当中,一个没有收入的人群,却充当了消费的绝对主力,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省我们自身的消费观?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中的许多人真的是因为单身才参加购物狂欢吗

真的是为了排除寂寞才不得已选择购物吗

我们一方面抨击那些富豪们奢侈浪费的行为,一方面却尽情享受着大大脱离自身水平的疯狂消费,攒几个月的生活费就为买一台手机,降低半个月的饮食标准就为穿一件名牌的服装,这么做真的合适吗

供我们读书的父母他们能够拥有这样的待遇吗

,都说90后是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一代,如果我们把经历都放在了攀比的物质追求上,盲目追随着那些被热捧的名牌,各类消费产品,我们怎么有时间和精力活出自己的个性,怎么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我们都肩负着父母的期望,不要求为家族扬名立万,也不能成为家族的吊车尾,成为别人瞧不起的啃老族,以后父母的双手年迈的无法再抬起来工作的时候,我们能给他们留下什么

能给我们自己留下什么

我们都曾经怀揣自强的梦想,为什么到了真正需要坚定立场,展现魄力的时候那么多人又都选择临阵退缩

所以请不要再以安抚自我为借口,当我们在网络商城中纵情购物时我们的父母他们可能还在狭窄的办公室里熬夜加班,可能还在菜场为廉价的商品讨价还价,还可能在和难缠的客户们唇枪舌战。

在确认那多如牛毛的网上消费清单时,多想想他们辛苦赚来的钱更希望我们拿来干什么。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够在以后形形色色的各类网上“双十一”中保持住自己的那颗理智的心,不要让那满满的购物车中,只有父母的苟且,和你拿来炫耀的所谓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