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根基
为切实推进“1+ X + N”社区警务机制落地见效,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泾源县公安局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持续探索科技信息化在公安基础工作中的支撑作用,通过“传统+科技”的有效结合方式,坚持把社区警务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和谐警民关系的桥梁、信息化建设的源头,真正实现了平安建设和智慧建设的高效融合,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创建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
黄花派出所庙湾警务室针对农村矛盾多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纠纷化解难等难题,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处置经验社区警务室工作总结,坚持矛盾不上交,成功探索出了“庭审式” 矛盾纠纷调处法。1月8日16时庙湾警务室接到报警称华兴村王某因邻居家排水造成自家门前路面结冰,与邻居发生争吵后引起撕扯,造成双方轻微擦伤。社区民警通过走访了解双方系叔侄关系,平日里因排水和土地问题积怨已久,社区民警运用“庭审式”矛盾纠纷调处流程,参照法庭审判开庭的程序,各流程之间环环相扣,有理有据,紧紧围绕当事案件现场向双方讲解法律知识,对双方的不当行为现场批评教育,并引导双方互相道歉,握手言和,成功化解了这起积怨已久的矛盾纠纷。自“庭审式”矛盾纠纷调处方式推广以来,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案件13起社区警务室工作总结,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服务好群众,保一方平安,严防“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打了一针强有力的安定剂。
构建警民合作关系的桥梁
泾河源派出所冶家警务室将景区保安员、警务专干、护林员、保洁员、城管队员等按照相应的负责区域编入巡逻管控队伍,即一个巡逻组由一至两名民警带队负责,若干名警务专干、护林员、保洁员、城管为队员,达到群防群治、共建共治的目标。3月29日上午8时,冶家警务室民警接到群众求助称:“泾河源镇上秦村74岁智障老人秦某某走失”。接到求助后,社区民警通过12个社区警务联络群立即发出协助搜救指令,要求各村迅速组织力量参与搜救。在接到指令的30分钟内,社区民警带领巡逻管控队伍等70余人,以上秦村为中心在5公里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搜寻,5小时后,在靠近龙潭景区的河谷地带找到了走失老人。通过这次警民联动的检验,凸显了新型社区警务模式的实效性,为今后更加有效组织动员基层社会综治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打造信息化建设的源头
香水派出所泾河警务室作为城区警务室,管辖有5个小区1万多人口社区警务室工作总结, 仅有的3名警力远远不足以应对日常事务。为破解治理难题,社区民警主动协调,通过“传统+科技”的方式解决人力短缺问题。4月28日,组织联通公司、小区物业等召开座谈会,会上总结前期社区疫情防控、小区封闭式管理等经验,聚焦小区住户反映强烈的技防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以绿洲豪庭小区为试点,安装了16个高清摄像头和闸机通道。同时泾河社区民警、辅警及警务专干利用下班时间积极入户开展住户人像信息采集,完善“人、车、房”数据库,在15天内完成了9栋楼588户2082人的信息采集工作。通过信息化视频系统的应用,切实提升了小区的治安防控水平,实现了公安牵头、社区推动、小区配合、居民共享的智慧社区建设体系,获得了小区住户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