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武侯祠(墓)导游词
欢迎您来到汉中勉县武侯祠博物馆景区。接下来就让我来为您详细介绍汉中勉县武侯祠博物馆景区吧。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是全国众多武侯祠当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也就是蜀后主刘禅下诏修建的祠庙,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美称。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来人们便尊称他为武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三国时代虽然比较短暂,但却一直被公认为是最精彩的一段。不知道游客朋友同不同意我的看法?
大门悬挂的匾额“汉昭烈庙”显示出,武侯祠本来是祭祀蜀汉皇帝刘备的庙宇。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把这里称为武侯祠。陕西勉县武侯祠占地80余亩,建筑呈南北布局,殿宇排列一伍,中轴线直穿七进,且大都三院并联。现有山门、乐楼、牌楼、琴楼、戟门、拜殿、大殿、崇圣祠、观江楼、东西配殿等古建筑30余座150余间,规模宏伟,为陕南较大的古建筑群。武侯祠因其历史悠久,故祠内文物丰富,匾联层层,碑石林立。现有汉以来各时代碑刻91通、匾联62幅,历代名人字画400余幅,以嘉定年间皇帝亲笔御书的“忠贯云霄”金匾最为珍贵。其他遗存馆藏文物65件。除了文物古建筑外,还有汉柏、汉桂、旱莲、银杏等古树名木。
好了,接下来让我带您进入武侯祠博物馆去好好参观吧。
现在,您进入大门迎面的这个建筑叫乐楼。乐楼是历代人们在每年八月庙会期间祭祖诸葛亮演戏的舞台,楼台口檐柱上部各有斜柱一根支撑檐擦,上有浮雕戏剧人物。从服饰上来看,当为羌族文化遗物,这些浮雕为研究汉水流域羌人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位于乐楼广场东、西两侧的是东、西辕门,它修建在当年出人蜀地的必经之道上,千百年来文武百官路经此处必须下轿下马,以表示对诸葛亮的崇敬。请您看这座高大的牌楼,牌楼的正面写着: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另一面则撰有:天下第一流。意思是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充满忠诚,他是天下第一流的忠诚之士,第一流的智慧之星。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诸葛亮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流传后世,比如著名的孔明灯、八阵图、木牛流马、诸葛弩等等。
牌楼是武侯祠的标志性建筑。首先我们看脚下这条青石板小道,您可一定不要小看它哦,它东连金牛道,西通褒斜道,是当年出秦入蜀的必经要道。从古至今,来到这里的人,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座高10米、八角上翘重檐两滴水的高大牌楼。牌楼正中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蜀汉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诏谥亮为忠武侯,危身奉上、险而不辞难曰“忠”,威强敌德曰“武”。三国时封爵之制,皆以本郡邑为封土。诸葛亮,汉末徐州琅琊阳都武乡人,封侯拜相时,其家乡属曹魏领地,恰巧汉中也有一地名武乡,“借地封侯”的典故就由此而来。与其说是巧合,还不如说是命运永远垂青于那些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正所谓“时也、运也、命也!”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琴楼。
穿过牌楼南行便为“琴楼”,为券洞式城门建筑,钟、鼓楼居其两侧,楼中设一石榻,上置一古琴,相传为诸葛遗物。此楼为后人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一段附会其说而建。琴楼正中上书“高山流水”四个大字。高山流水典出《列子汤问》,因为俞伯牙鼓钟子期,高山流水便成为知音的代名词。为什么要将高山流水题写于此呢?您可能认为它比喻诸葛亮与刘备的知音相遇之意。事实并非如此,诸葛亮真正的知音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真正造就您、促使您成就大事的,往往不是您的朋友,而是您的敌人。为什么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发出“即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仍要去江东吊孝?一方面是为了吴蜀联盟,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从此少了一个强劲对手,幸皇天不负,又来一位司马懿,否则孔明先生岂不要成为东方不败、独孤求败了吗?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拜殿。
过琴楼武侯祠导游词,穿戟门,便来到了拜殿,又名献殿。拜殿内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唐、明、清各代碑石林立,窟联众多,竖有碑石70余块,历代名人如李白、苏轼等,都在祠有诗文刻石。请您看这几个字“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是于右任先生感慨诸葛亮的际遇而书写的。是啊!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诸葛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殿内遍悬慕倾之匾,为祭拜诸葛亮之地。在拜殿左侧有一个醒目的石碑,上书“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於遗迹万古清高”,为冯玉祥将军于民国十七年南京行营所题。想必许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敢弄险。小心谨慎与冒险并不矛盾,其实诸葛亮的一生都在冒险。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武侯祠的大殿。武侯祠的大殿,正中的神拿中,是诸葛亮的塑像。但见他端坐其中,神情自若,右手扶古琴,左手持兵书,给人以超凡入圣的感觉。其塑像旁边为侍立的琴童,神拿两侧分别为侍卫关兴和张苞,大殿上悬挂书有“忠贯云霄”四字的愿额,是嘉庆皇帝亲题的,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大殿后为祟圣祠,又称寝宫,古代宗庙分为两部分,前面的叫庙,后面的叫寝,一般称其为“前庙后寝”或“前堂后寝”。寝宫东南边是琴台,世传诸葛亮在世时曾在此抚琴。登上此台,放眼南瞰,汉水东流,沃野千里,使人心旷神怡。琴台边有一裸皂角树,有趣的是,一般皂角树都长刺,可它不长,当地人说,因为长在武侯伺,由于孔明一生仁慈爱民,所以连皂角树都不长刺,连草木都有情呀!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现在所看到的是旱莲。
武侯祠内有一株奇花树,这奇花数就是旱莲。这树是稀有的木本植物,己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所植。每年阳春三月,武侯祠内的古旱莲花满枝兴,花朵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故称为“旱莲”。旱莲树是植物中的“大熊猫”,属木兰科,又名 “应春树”。武侯词内的这株旱莲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株。旱莲花越开颜色越淡,宛如粉莲,花团锦簇,丽冠群芳,颇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姿。人们把它理解为是诸葛亮淡泊廉洁、奇才大志、名闻于世的象征。人们把旱莲花蕾的生长比作生命孕育的艰难过程,把开花季节比作生命诞生时的可爱。传说能看到旱莲花的人,当年一定好运。
今天汉中勉县武侯祠博物馆景区之旅到此结束,希望汉中勉县武侯祠博物馆旅游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最后祝您:旅途愉快、身体健康。我们再见!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您现在来到的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长眠之地——武侯墓。您也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散文家,他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大业,被封为武乡侯。去世后后主刘禅又追封他为忠武侯,所以他的墓地就被后人们尊称为武侯墓。武侯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武侯墓的前面是书案梁,后面是笔峰山,左边是土地岭,右边是武冈山,四面环山,可谓真正的风水宝地。
一进山门,您首先会看到两幅壁画,一幅是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当年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另一幅是将星陨落,讲的是诸葛亮尽心尽力27年后死在北伐前线临终前给姜维和杨仪托付遗嘱的场景。两幅画有始有终,从诸葛亮出山时的二十七岁到去世时的五十四岁,恰好是他半生波澜的二十七年。接下来,为您介绍一下诸葛亮这个人。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诸葛亮在山东琅琊阳都的武乡出生。他少年时父母双亡,姐弟五人便依靠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的时候,他的叔父不幸因病去世,姐弟五人又辗转来到了湖北襄阳的隆中隐居了下来,以耕种维持生计。诸葛亮十九岁的时候,与友人徐庶和庞统师从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常自比于管仲和乐毅,后来娶了襄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为妻。
公元207年,在诸葛亮二十七岁的时候,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诸葛亮精辟的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提出了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以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天下的战略思想,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最后他欣然接受了刘备的邀请并允诺出山相助,他忠心耿耿的辅佐刘备和他的儿子刘禅,呕心沥血建功立业,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自己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了,诸葛亮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咱们下个景点见吧!
亲爱的游客朋友,当您进入了武侯墓,站在院中,看到的是参天的古柏。柏树是常青树种,木质坚硬,有寿与天齐之说。据史书记载,武侯墓原来有古柏54株,象征着他在世的五十四个春秋,由于天灾现在只剩下了22棵。高30多米,直径都在一米以上,冠幅可达19米左右。1978年经北京林学院专家的测定,这些古柏都有1700年的历史了。这些古柏为什么这么茂盛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旧时来武侯墓拜谒(yè)诸葛亮的人常自带清油二斤,伴以草木灰或者沙土,刨开树根将其埋入以资营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也非常重视对这些古柏的保护,包括在我们国家非常困难的时期,政府每年都会定量给这些古柏拨360公斤供油。22株古柏现已全部编号入档,其中4号古柏最为特殊,您可以看一下。4号古柏的树身上缠绕着一种蔓生植物凌霄。每年夏天开花,立秋结束,花期长达百日之久。花开时节,远远望去宛如千年古柏开红花,红绿相映,娇艳至极。
好了,古柏的讲解就到这里,武侯墓的古柏极具历史价值,您可以自行游览一会,我们下个景点见!
游客朋友您好!现在您来到了武侯墓的大殿。
您看一下大殿门上的这块“三代遗才”匾,这块匾是清朝光绪年间民间团体赠送的。您是不是看到“才”字很奇怪?因为这个“才”字的落笔反向内让许多游人产生误会,其实笔者这样写只是为了让这块匾的结构紧凑、重心突出罢了,当然比着这样写有可能也是为了突出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奇才吧!
大殿中间的神台上端坐的就是中华智多星诸葛亮先生。羽扇纶巾栩栩如生。他左手扶膝右手持卷,似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印剑二童侍立在左右,其下关兴张苞(bāo)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体态威严,使人肃然起敬。
武侯坐像后面有屏风式壁画四张,从左往右依次是刘备取得定军山之战胜利后打算返回四川,留大将魏延镇守汉中;第二幅是定军山之战中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的精彩瞬间;第三幅是诸葛亮在北伐中调兵遣将的场面,最后一幅就是刘备去东吴娶亲时的的情景。大殿两侧是木刻的诸葛亮的作品《隆中对》和刘备的《诫子书》,其中一侧的出师表示由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亲笔书写的,情真意切,一笔喝成,堪称两绝。
好了,武侯墓大殿就带您游览到这里了,我们下个景点见吧!
亲爱的游客朋友,现在您来到的是武侯墓墓冢(zhǒng)前,看到前坟亭了吗?就是有四角揽尖式的亭子。亭上高悬着一块双桂流芳匾额。墙壁上的壁画,描绘的是襄阳名士黄承彦踏雪寻梅图。刘备第二次去隆中的时候,刘备不在家,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让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转交给诸葛亮,当他出门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个人骑着一头毛驴正往这里走,刘备以为是诸葛亮,于是忙上前鞠躬说道“闻之诸葛先生冒雪而归,刘备在此等候多时”。黄承彦忙下驴还礼,诸葛均忙出来说道,此乃家兄岳父黄承彦先生。这个故事为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往里走,现在您看到的就是诸葛亮的陵寝了,呈汉制覆斗式,高五米,周长60多米。关于墓冢,一说为南北方向,头朝北脚朝南,取“北顾中原兴复汉室”之意。一说为头朝西脚朝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不管武侯墓的方位如何,孔明先生当年为建立蜀汉帝业所立下的汗马功劳都会是不可磨灭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在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他死之前说道:我死后就把我葬在定军山下,墓中不要太大,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殓师就穿平常的衣服,可不要陪葬物品。由此可见,我们的诸葛亮先生虽贵为一国之相,但它是多么的清廉啊!
诸葛亮一生所到之处甚多,为什么偏要遗命葬于定军山下呢?因为汉中是当时魏蜀争夺的军事重镇,又是蜀汉创立帝业的根据地。为夺取汉中,这里发生了著名的定军山之战,老将黄忠在这里刀劈魏国大将夏侯渊,挫败的魏军的锐气,使蜀汉夺取了汉中。不久刘备又在汉中称王,他别是孔明戎马生涯的27年中,八年北伐是他辅佐蜀汉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最后拼搏,五次北伐皆以汉中为根据地,故而“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可能对武侯墓上的这棵树有疑问了,因为我们知道,一般坟墓上是不能长一草一木的,但这棵树为什么偏偏长在武侯墓上呢?前面给您讲了诸葛亮后来去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为妻,而诸葛亮一生南征北战,所以夫妻两人聚少离多,知道武侯死后,黄月英来到这里为丈夫守墓,整日以泪洗面,不久便郁郁而终。黄月英死后不久,墓上便长出了这棵树,人们说是黄月英的化身,既然他们夫妻生前不能在一起,就让他们死后相守在一起吧!
墓后有两棵古桂树,名曰“护墓双汉桂”,高达十九米,胸围有一米多,冠幅二十米左右。浓荫蔽日。桂树四季常青,清雅幽香,芳香持久,喻示了诸葛亮“高风亮节与天齐,蜀汉遗骨万年香”的内涵。寄托了人们对孔明的敬仰和怀念。双桂的奇特之处一是结籽,二是比其他桂花的花瓣多。
在陵墓的偏后方的半山腰上,还有一座号称是真墓的武侯墓。据考证,清嘉庆年间武侯祠导游词,陕甘总督松筠根据一位风水先生的妄说臆断,附会说平地上的墓是假的,真墓应该在半山腰上,就是就命令勉县的知县在这里填土为坟武侯祠导游词,垒起了所谓的真墓。从此便有了真墓不真假墓不假的说法。
武侯墓里得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刻沧桑的古树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每一株绽放的花而又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好了,武侯墓的讲解就到这里了,您可以自行游览一会儿,我们下个景点见吧!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