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头条】疫情下,丽江导游的“危”“机”
一场疫情,让旅行业几近瘫痪。
这两天,关于旅游有两个消息,一个好的一个坏的,你想先听哪一个?
1、国务院发布了2020年的五一放假通知,今年五一连休5天。
2、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暂不恢复跨省跨境旅游及全国性文体活动等。
五一连休5天,可惜与导游无关!
对于人们来说,今年的假期有点长。对于导游来说,不是有点长,而是特别特别特别长!
从春节放到了元宵节,从元宵节放到了清明节,从清明节又放到了五一,根据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刚刚发的通知来看,恐怕还要从五一再放到端午节……
对靠游客吃饭的导游而言,疫情对他们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而在致命的危机下,在丽江没有游客或者是少游客的日子里,导游何以为继?是面对“危”,安于现状?还是从危中找“机”,等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丽江导游,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答案!
丽江三产占比达57%,疫情影响不言而喻
去年春节黄金周,丽江古城一天的游客量达到了人次。而今年的春节,受疫情影响,丽江景区全部关闭,原本属于丽江旅游业的创收黄金期,却遭遇了世纪寒冬。
网上公布的数据,2019年春节假日期间,丽江全市共接待游客144.74万人次,同比增长78.54%;实现旅游收入14.73亿元,同比增长58.56%。丽江2019年GDP为462亿元,春节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达3.19%。
旅游业作为丽江的支柱产业,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丽江市GDP贡献率达57%,今年丽江旅游业经过近两个月的“停摆”,损失不言而喻。
等待中的叹息
李哥在业内属于“资深”级别,但是他转型早,算是早一批导游转型做旅游产品的那一小撮人,开客栈、开旅行社、卖玉石……
不管怎么转,李哥都从事着跟旅游相关的事情,“或许这就是命”。
问及李哥状况,电话那头先是一声叹息,随后是猛吸烟的声音,李哥不愿意详谈,但知道疫情让他损失惨重。
李哥两个旅行社都已停工,玉石店也处于关门的状态。虽然各地都席卷免租大潮,但却没有落到他的身上。房租,大量的玉石囤货、无法回笼的垫付款……这一切,有点让他焦头烂额。
这些焦虑让这个曾经手里盘着佛珠,在茶桌前侃侃而谈的李哥显得有些憔悴,“要恢复真的很难。”疫情刚开始,李哥就已经关闭所有店面,早早离开了丽江,回到昆明家中。
除了几声叹息,李哥多的不愿详谈,对于未来,他只是在沉默中等待,这等待夹杂着一些无能为力的叹息。
“线下旅游产品的‘停摆’,让很多导游转到线上微商,但是你要分清楚利得,不要因为一点小利,坏了自己的朋友圈!”
“国家和民族都需要从根本上推动经济,个人层面上的改变起不了什么作用,我们需要的是一些实质的东西,而不是空喊的口号,虚妄的东西你也少参与。”
在短暂交谈后,李哥甩下两条建议就挂断了电话。
等待,等待……李哥在等待着赶紧度过这一劫。
等待是目前丽江部分旅游从业者的态度,但是,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积极的逆向求变。大环境不可控,唯一可控的,是我们的行为。
不知道疫情的期限,你不能总闲着,总得找点事做
“‘越’得过边境,我们走过‘爱’的进取;寻爱,跨‘越’国界只为找到您,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有它珍贵,一定要多喝燕窝,越南即食燕窝……
高原枇杷,每天新鲜采摘,正常发货!顺丰包邮,偏远地区也发货……”
……
刷!刷屏!
潘导是一名境外导游,常年活跃在越南。错过了春节出境旅游的旺季,潘导用线上微商的方式开始自救。
翻看潘导的朋友圈,他最后一次上传游客照片是在1月27日,这也是他至今带的最后一个散客团。
1月28日,潘导在朋友圈发布,一众越南导游和领队人肉背口罩回国,支援武汉。此后,他每天都转载着国内疫情的报道。
这样的朋友圈直到2月17日,当天,他转载了一篇《一名中国籍导游因疫情失业压抑,在泰国自焚!活着最重要!!| 索朗嘉措》的微信推文。对此文,潘导这样评论:“看了心酸,理解万岁吧”。
同一天,他还发了一条卖燕窝的朋友圈,此后,他就开始了朋友圈微商之路,各种抵用券、农产品特产、化妆品……
错过了春节出境旅游的旺季,潘导用线上的方式自救。“做这个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是你不能总闲着。不知道旅游业多久能够恢复正常,在不正常的这个空窗期,你要找门路养家糊口。”潘导还时不时晒一晒顾客购买的订单,以此来吸引更多人购买。
金牌导游化身线上主播,带粉丝“云旅游”
“大家好,我是全国金牌导游张宇,今天要带大家走进丽江古城水系之源,《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的重要一站,丽江黑龙潭。”2月23日下午三点,在抖音直播间,张宇开始了“云带团”。
“云带团”是白鹿旅行社专职导游张宇在家开启的人生一次新尝试。整理好发型,穿上民族服饰,一边测试着手机的信号,一边在脑海中捋着即将要讲的大纲——这是他第一次试水线上“带团”。
初次直播试水后,张宇有了信心,也有了经验。
在随后的直播中,张宇告别常见的室内直播,他采用现场实况直播的方式,为直播前的粉丝带去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2月20日,丽江景区恢复营业。“因为疫情,很多网友都待在家里太久了,想看看外面世界,刚好春天也来了,丽江古城已经春暖花开。”张宇说,“我想把这样美好的古城和丽江现在积极的状态传递给更多的人。”
张宇走在丽江古城里,一边走一边直播,遇见古城潺潺流水时,他就不说话,将手机伸到溪水旁,让直播间的游客听潺潺水声。
“网友们都很兴奋,在直播间里刷屏,称想来丽江。”
古城的实景直播让张宇的直播间大火,也吸引了更多网友的互动。
直播过程中,一个湖北女孩通过直播平台跟张宇连线。女孩自疫情发生后一直隔离在家,通过直播看到张宇漫步在古城,看到了古城的蓝天白云昆明导游词,潺潺流水下的繁花似锦,女孩很激动。
张宇通过介绍丽江美景给女孩加油打气,女孩告诉张宇,她一定会坚强,等到疫情结束,一定要来云南看看,来丽江亲手摸摸古城的流水。
风雨过后见彩虹,线上发力让旅游业“看到更多可能”
不光是实景直播,张宇还通过录制视频等方式分享丽江的现状,通过他的视频,让人们看到了旅游恢复的希望。
一次直播中,中午古城下了一点小雨,下午时太阳透过云朵,洒进城里,照得青石板闪闪发亮。当张宇走到四方街时,在光的反射下,一道彩虹高高挂起,蓝天、白云、透亮的石板路、彩虹,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张宇赶紧将这个画面拍了下来,发到直播间,也发到了一个500多人的全国旅游经销商群里。
“群里瞬间就刷屏了,大家觉得风雨过后见彩虹,这是好兆头,是丽江一定能够再次繁荣的希望。”张宇发布视频后,很多经销商向他咨询丽江旅游新线路,并提前预定丽江旅游产品。
在张宇看来,疫情结束后,旅游业会迎来一轮爆发期,其中国内游将是今年的大趋势。除了直播,张宇每天都会在朋友圈里更新丽江的美景。
“这不仅是响应平台的互动话题,更是吸粉的过程。真的就有粉丝私信我,问我丽江旅游团多少钱。”张宇说,“现在下单比较少,都在观望,但最近来咨询旅游路线的人越来越多。”
线上销售的尝试,亦有利于顾客群体的增加。有的顾客会来询问签证、省内外旅游的事宜,也有老顾客会来咨询。张宇会把这些需求一一记录下来,等疫情结束,就会针对他们个人的需求,推荐合适的旅游线路产品。
“与网络平台的跨界合作,让原有垂直化旅游业务通过跨界,看到更多可能,发掘出高频消费与低频消费之间的互动模式,而且有效提升了用户黏性和公司收入。”
▲
丽江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张斌、张宇、李长庚等代表来到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昆明导游词,将价值元的一批口罩,捐赠给正在逐步复工复产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
线上学习:把握危机中的“机”
2月18日下午4点,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云南中恒泰信集团副总裁朱伯威坐在家中,通过手机屏幕,为全国各地的旅游从业者上了一节主题为“比较‘非典’,看‘后疫情’时期的旅行社的机遇与挑战”的线上课。这是“游云南”学院《大咖开小会》线上课程的第一节课,也是云南旅游行业首次线上课程。
受疫情影响,全国文旅行业被按下“暂停”键。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指导下,腾云公司基于“游云南”直播平台,联合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云南省旅游规划设计协会成立“游云南”学院,通过打造《大咖开小会》等线上内训专属课,分享文旅前沿知识,提高文旅从业者的业务水平,为云南文旅行业积蓄发展力量。涉旅企业工作人员和网友只需登录“游云南”App进入直播板块就可在线学习,或观看回放。
据了解,“游云南”《大咖开小会》第一季共8期,每周二、四开课,上线时间为2月18日至3月12日,主讲专家有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大地风景首席科学家吴必虎,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明庆忠等。
待岗在家让丽江的导游小唐很是焦虑,“没有团就意味着零收入,导游这一行又没有基本工资,错过了旅游黄金期,我的个人经济状况后面半年都不能恢复。”
但《大咖开小会》上线后,小唐是期期必看,“我现在心态也好了,焦急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我现在每周都会看旅游界大咖的分享,为我下一次带团做好充足准备。”
脱离旅游队伍——转业
相比大部分导游的焦虑而言,七姐的生活就过得舒服很多。
七姐的朋友圈里全是美食分享,美食中还穿插着一些心得。除了不能出门,疫情仿佛对她没有太大的影响。
七姐不是一个新晋导游,她从2017年开始带团。
为了当一个导游,她可付出不少。每天背10多页的各大景区导游词,早上4点多起床出门接机昆明导游词,国庆旺季时,晚上2点多回到酒店……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挣最累的钱,用最贵的保养品。”
2019年2月8日,大年初四,当天进入丽江古城的游客为人次,这天晚上1点多,七姐发了一条朋友圈,“5天只睡了24个小时,这一定是我人生中带完的最后一个团。”
后来,尽管她还接了很多团,但也真的被她说中了,2020年至今,她没有接过一个旅行团。2020年是她干导游的第四个年头,她也在导游这个行业中慢慢熬过小透明阶段,在业内也勉强能称得上“姐”了,但这时,她却打算转行了。
“我有啥可急的,姐我都不打算干导游了。”问及近况时,七姐笑着说,“休息的这段时间,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每天看看书,不用想着怎么跟客人打交道,其实也挺好的。”
七姐变得佛系了,她打算考教师编制,相夫教子。“导游或许一开始就不适合我,不干了也挺好。”七姐笑着说,当年入行时一定要做资深导游当女强人的誓言,也在一笑中远去。
“危”中找“机”,丽江旅游的春天,还远吗?
泯然一笑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然而,无奈之后,是奋发、是谋变。
从线下旅游业的“冷清”到线上的突然“火爆”。在“停摆”的时局下,从焦虑、彷徨到自救、求变,是这场寒冬下丽江导游的最真实写照。
在丽江,还有许许多多像张宇、像潘导般在疫情下谋变的导游,如此前读本君报道的丽江茶马古道旅行社金牌导游曾晶。从疫情之初零收入下的焦虑、彷徨,到此后的振作、奋发,通过学习增驾、摄影等新技能,以期春暖花开时给游客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曾晶经历了一段变危为机的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古人有云: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祸福相依。危机下,有“危”,但也有“机”。
“危”中找“机”,“危”中把握“机”,有这样的丽江导游,丽江旅游的春天,还会远吗?
文案|丽江读本深度新闻组 汤艺伟
丽江读本APP/News组 黄金虞(实习)
摄像|李晋江
编辑|周美琳
主编|杨冬合
执行主编|刘莉
监制|张勇周满林 吴金鹏吴鹏
法律顾问|泰联律师事务所 杨灿菊 和光文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