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景点虎丘导游词3篇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坐落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千米的郊外。下边是云游网专门为您提供的苏州园林虎丘导游讲解词。
苏州园林虎丘导游词范文第1篇: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坐落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千米的郊外。 虎丘海拔高度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1.5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 虎丘的人文歷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有悠久的歷史。
远古时期,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来历。如今虎丘虽已远离大海,人们依然能体会到海的踪影,海的信息。人们来到虎丘,未踏进头山门,就看见隔河照墙上嵌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进山门后,一座石桥跨过环山河,桥被称作「海涌桥」;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圆滑的石体是由于海浪冲刷而致;憨憨泉因为潜通大海,又被称作「海涌泉」;拥翠山庄月驾轩内立有清代学者钱大昕书写的「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过望海楼、海泉亭、海宴亭等胜景。在历代文人笔下,更可见虎丘与海的渊源,「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顾瑛]「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
苏州园林虎丘导游词范文第2篇: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坐落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千米的郊外。 虎丘海拔高度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1.5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 虎丘的人文歷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有悠久的歷史。 远古时期,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来历。如今虎丘虽已远离大海,人们依然能体会到海的踪影,海的信息。
「虎丘」一名来历已近2500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犯破伤风死,葬于此山,入穴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公园里有很多名胜古迹。云岩寺塔[也称虎丘塔]为国家级文物,断梁殿为省级文物,梁的中间为两根梁断开接起来的,可以看见断缝。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早已在一千多年前就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千年以来,虎丘山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歷史文化景觀,享有着「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镌刻着四个大字:「虎丘剑池」,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另有传说,現在的虎丘四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书刻上去的,因而在本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所谓剑池是在悬崖峭壁下有一个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建在这儿,傳說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山上有一个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述,陆羽曾长期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写作〖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五泉」。
苏州园林虎丘导游词范文第3篇:
虎丘,坐落于苏州古城区西北约5千米处。这是一座突兀于一片平原上的山丘,高度为30多米,占地面积约300亩。傳說,远古时期,这儿曾经是东部海岸线上的1个海湾,而虎丘是由火山爆发而產生的灼热岩浆堆积而成的小岛,涨潮时被水淹没,退潮时又涌出海面,当时被称作海涌山或海涌峰。久而久之,海陆变迁,海涌峰就演变成了陆地上的一座山丘。
海涌峰为何被称作虎丘?这还要从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说起。3000多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离开陕西岐山,来到太湖之滨,建立了勾吴部落,經過十几代人的开拓和积聚,建立了吴国。泰伯的二十一世孙吴王阖闾为了争霸事业,重用孙武和伍子胥,"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于公元前514年始建阖闾大城,成为东南的一大都会虎丘塔导游词,使吴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公元前496年虎丘塔导游词,吴王阖闾乘越王允常去世的机会,亲自率兵攻打越国。由于阖闾骄傲轻敌,中了越王勾践的埋伏虎丘塔导游词,在槜 李地区受伤,回师途中在嘉兴去世,归葬海涌山。这段歷史,在唐代陆广微先生撰写的〖吴地记〗上是这样记述的:"海涌山在吴县西北九里二百步,阖闾葬此山中。发五郡之人作坟,铜椁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
〖史记〗云:’阖闾坟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坟,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吴越春秋〗云:’阖闾葬虎丘。十万人治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山。"’ 自此以后,虎丘就成了苏州的一大名胜。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凭着着虎丘这个舞台,演出了很多威武壮美的史剧,从而留下了无数的宝贵遗迹,增添了深厚的传奇色彩。可以说,虎丘是苏州2500百年歷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吴王夫差为报仇雪恨,率兵攻打越国,在太湖中的夫椒山大败越军,拘捕越王勾践夫妇到虎丘,令其在阖闾墓前守坟养马。
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曾登山游玩,并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求吴王宝剑,而终无所得。秦未,项羽组织江东八千子弟兵,在虎丘揭竿起义,转战南北,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基础,成为风云一时的西楚霸王。
东汉末年,孙权以苏州作为根据地发展争雄事业,为巩固和发展孙吴政权,曾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找地下宝藏,也一无所获。
唐代宝历年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一年多时间[825年5月至826年9月]里,开通了自阊门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边筑了1条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使苏州增添了不少奇秀。
宋代苏东坡多次游玩虎丘,写下了很多诗词,他认为:"游苏州者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明朝唐伯虎曾经发现剑池干涸后暴露出来的阖闾墓的甬道口,几乎差一点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明朝末年,以张溥为首的复社曾经在虎丘千人石聚会,有来自全国的复社成员共上千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出巡苏州,在虎丘留下了很多墨宝,在苏州民间传为佳话。
清代末年,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在苏州发起组织了近代第1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虎丘举行第一次雅集,宣告正式成立。这个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影响很大。陈去病于1933年去世后,葬在虎丘山南麓。
虎丘也是江南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讲到虎丘的佛教文化的歷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东晋司徒王珣和司空王珉兄弟,在虎丘营造馆舍作为别墅。咸和二年[327年]舍宅为东西两寺,以剑池为界,后两寺合二为一。唐代因避唐太祖讳,改虎丘为武丘,寺庙称为武丘寺。北宋时改称云岩禅寺。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虎丘云岩寺始建佛塔,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竣工。寺庙几经兴废,于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为"虎阜禅寺"。虽然現在这儿的寺庙建筑遗存已不再是宗教活动场地,但从其规模上还能依稀辨认出当年佛寺的盛况。
除了虎丘的人文景觀声名远扬外,虎丘的自然风光也使人流连忘返。正所谓"虎丘吴小山,东南称奇景。"这儿有天然的巨大石砥~千人石;有罕见的悬崖峭壁~剑池石壁;有茂密的森林和候鸟景觀~苍鹭夕归;有知名的盆景展览~万景山庄。
自古以来,虎丘也是繁华的商贾之地。尤其是明清时期,这儿商贩集聚,酒肆林立。到了清明踏青和山塘庙会时节,虎丘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清代大文豪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写道:"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小像,与薛幡毫无相差。""薛宝钗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瞅瞅她哥哥,不禁笑了起来。"这一段对虎丘捏像的描写,从1个侧面勾划出了当年虎丘集市的热闹情景。恰好是由于虎丘有着众多的歷史遗迹,浓郁的文化氛围,秀丽的自然风光,使她成了苏州的首选游玩胜地。明朝李流芳把它归纳为"虎丘有九宜",便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直落木、宜夕阳。也便是说,游玩虎匠,无论是春夏季秋冬,还是阴晴雨雪,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成为吴中第一名山、吴中第一名胜。
看过苏州园林虎丘导游词范文的人还看了:
1.苏州虎丘导游词范文3篇
2.虎丘导游词范文3篇
3.英文版虎丘导游词范文3篇
4.苏州园林导游词范文2000字3篇
点击显示
最美邂逅·携手云游
本月排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