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类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新知识、新成果的出现不可能不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
教育界是保存、组织、传递和发展人类知识和成果的中坚力量,所以教职员工和学生需要经常性参考借鉴他人成果为自己的授课、学习、科研等活动服务,特别是在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网址类的参考文献怎么写,撰写科研论文时,需要经常参考和引用他人的文字、图象等诸多材料。过去这些材料主要以印刷品为媒介,比较固定,容易确认和记录。但在因特网上,信息资料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处于自由游动独立存在的状态,网址也经常发生变动。所以参引网上信息资源有一些不同于印刷文献的特定的格式。
众所周知,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几种,主要的通讯协议包括 E-mail 、 FTP 、 WWW 、 、 、 等。此外,光盘( CD-Rom )也能够提供丰富的从网络上下载的信息。这些信息资源从信息本身的角度而言,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和在纸张上出现没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对原先是以印刷品的形式出现,后来才登入网页的期刊杂志、书籍手册、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引用时区别不大。 对绝大多数印刷文献而言,引用时的格式基本相同,只是在表述时次序略有不同而已,基本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文章或作品题目、出版地点、出版者名称、出版日期、引文出处、页码等。有些引用还会注明出版的媒体。而对于网上资源来说,有些内容不再存在,或者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例如:作者姓名在因特网上可能只是作者的登录名或者化名;文章题目可能是文件名;出版地点换成了协议( )或网址;至于出版时间(指网页上作者所写的日期),能够确认的或许只是它被使用的的那个时段;在因特网上,不管文件长短,一个网址往往只有一页网址类的参考文献怎么写,所以不可能象印刷文献一样标明页码;并且由于绝大多数网络浏览器、文字处理软件、文件编辑程序都提供查询某个字或某个词组,因而在数字化文献中标明某一注解的确切出处则显得多余。
在印刷文献中,参考书目、注释或文中注释通常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日期、参考文献页码。在数字化文献中,这些信息可能消失。例如:在电子文献中注释通常只有作者的名字,如果不清楚作者姓名,只注明文件名称。对科学文献而言网址类的参考文献怎么写,如果没有具体出版日期,文献的上网日期或进入该网页的日期应该注明。
在注明印刷文献中的引文时,如果同一文献出现多次,没有必要重复作者姓名,只需注明引文页码。但在电子文献中,因为没有页码,有的只是虚杠,所以重复作者名字恐怕是唯一可以指明注释确切出处的方法。
目前信息大国美国比较认同的是美国现代语言学会( )提出的 MLA 格式和美国心理学会( )提出的 APA 格式。 MLA 格式一般用于文学作品, APA 格式则被广泛用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及医学界等。
在电子文献中罗列参考文献从格式上讲和印刷文献没有很大不同,只是改动或增加了一些内容,其基本格式如下(以 APA 格式为参考):
作者姓名(姓可用首字母) 文献在网时间或最新版本在网时间 [ 如果网页上未显示,略去 ]
参考文献名称 文献全称 [ 如果确定 ] 文献版本或文献编号 [ 如果确定,用斜体 ]
协议、网址、进入路径或登录方法( [] : 可以省略) (浏览使用日期)
下面以万维网( www )的格式要求举例说明:
1 .书籍 l .M.(1995) , “ for ”, [] : ( 17,2000) l 季羡林:《牛棚杂忆》,( 1998-2000 ) ( 2000/4/17 )
2 .期刊或电子期刊 l Anna C. , ( 18, 1999), “ ' Use of the ”. . 7 6. [] : ( 17,2000) l 符福桓:“关于信息管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 一 ) ”,《中国信息导报》(数字化期刊), 1999 年 第 10 期, ( 2000/4/17 )
3 .报纸 l R. , Jr.,M.D.,and ( 14,2000), “ the of ”, . [] : ( 17,2000) l 苗青:“让电脑拥有美丽( IT 时评)”,《人民日报》 2000 年 04 月 07 日 第 8 版 , ( 2000/4/17 )
4 .独立网页(有作者姓名) l . ( 5, 1997 ) ” ”.[] : ( 17,2000) l 龚 灿:“知识产权”, ( 2000/4/17 )
5 .独立网页(无作者姓名) l “ ” ( 1996-2000 ), []: ( 17,2000) l “成功之旅”, ~cg/.htm( 2000/4/17 )
6 . E-mail Ross., “Re: List on ” . ( 17,2000) 对于引文的注释,如果网页上标明了页码,则需注明具体页码。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罗列参考文献时比较重要的信息是文献题目、网址以及浏览使用时间,因为这一方面有助于阅读者追根溯源,确认参考文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自己作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