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深度游~总是让人怀念的味道5.28继续组团
5月28号,鱼里堂继续带您走你以为熟悉却其实陌生的古城
泉州沉淀太多层岁月,而且它们都还活着,这座城市,因而就像个藏宝之城。你永远不知道,在泉州,下一刻,你将邂逅到的,是哪一个朝代,甚至哪一个国家的哪一块碎片。”
如果说城南片区的聚宝街、青龙巷是古泉州最繁盛的经贸商圈,那么西街集中展现的则是泉州这座藏宝之城最大的宝藏和最炫的人文荟萃。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泉州古城内现有保留最为真实、完整的历史街区。
有人说,西街的美在于与时间顽抗后留下来的那些古朴的、天然的、鲜活的碎片——唐朝的祠堂粉雕,元朝印度教的花纹……可不是,在时光洪流中,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把唐宋以来泉州众多绚丽多姿的文物胜迹和古厝古塔等一一贯穿起来。细数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无不令泉州人自豪。
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可以细说的宝贝和故事就有一箩筐,无怪乎1960年董必武来泉留下“东西双古塔,南北一条街”的盛誉。这座唐代古刹,莲宫梵宇焕彩流金,刺桐掩映古榕垂荫,自古便居泉州佛教丛林之冠。一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此欣然题词:“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法师,晚年曾居寺内弘律故居开元寺尊胜院,留下不少传世经典墨宝;寺内举世闻名的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在明朝8级大地震中巍然屹立,是古城最为突出的城市景观和泉州的标志,可谓泉州古文化的“镇市之宝”……
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近现代洋楼,西街上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楼群,构成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不仅蕴涵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的千年沧桑巨变。
据考古统计显示,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洋楼3处、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条。
鱼里堂的鱼导想带你们走进泉州最古朴的西街,去寻找古城最原始的味道。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泉州古城深度游的具体行程!
(建议小车可以停在新华路百汇商场停车场,步行到开元寺2分钟,或泉州影剧院停车步行5分钟)
上午9:30整在开元寺正大门集合-开元寺-台魁巷-裴巷-新街-午餐-元妙观-肃清门遗址-井亭巷-金簪巷-旧馆驿-古榕巷-三朝巷-象峰巷-下午5点左右结束。
台魁巷,位于西街开元寺东边,从西街边向北至大寺后路口,地处泉州市旧城区开元寺保护片区内。因巷内原有一座奇仕宫,又名奇仕巷;又因该巷处在开元寺东塔边,别称东塔巷;该巷另一别称为白塔巷。
台魁巷得名与两个故事有关。其一,明代状元庄际昌为该巷奇仕宫题“雁塔钟灵”的匾额,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宰相(台)和状元(魁);其二与一段耐人寻味的教子故事有关。
(惊喜偶遇台魁巷老字号 保和堂掌柜)
裴巷 位于西街北侧,从西街起向北至华侨新村路口,全长700米、宽4米,地处开元寺保护片区内。小巷原有一座裴仙公宫,巷由此而得名。
乾隆《泉州府志·方外》载:裴仙公,又称裴道人,宋代江东(今浙江一带)人,绍兴中(公元1131年—1162年)来泉,他常头戴通草花,行歌于市曰:“好酒吃三杯,好花插一枝,思量今古事泉州开元寺导游词,安乐是便宜”。
裴道人自幼聪颖,在剑术上有较高造诣。传说,因他在成仙前,曾常在该巷卖过驱魔镇邪的草药和有驱除蟒妖为民除害的功绩,所以人们非常崇敬他,就在该巷建了一座裴仙公宫来奉祀,所在的巷也就取名为“裴巷”,并一直沿用至今。世事变迁,昔日的裴仙公宫旧址已变为店面。
(裴巷中的壹平尺,文敏掌柜)
位于西街头的新街,原本是小巷。至清光绪中叶,福建提督孙开华常驻泉州提督分署,当时他从京中购来一套驷马高车,为了有路可供行驶,故新辟一条马车路。路经此地,故而扩路面、削转角、挖坡阶、铺沙石,道路宽敞俨然成为一段街道,新街因此得名。
由于是较晚开辟的道路,新街的老宅、旧物件不如西街的其他古巷。然而近现代以来泉州开元寺导游词,新街走出不少闻名遐迩的人物。拳宗南北功修内外的庄子深,不仅习得一身好功夫,创立泉州首家武术馆,而且擅长正骨疗伤,行医救世六十载留下不少医学秘方,是享誉闽南地区及东南亚一带的武术名家;深居巷内却盛名远播的名医留灿辉,原系“三朝元老”留正后人,族人自明清换代之际弃官从医……
井亭巷 这个院子墙外原有一亭,隔壁院子里现存一井,一井一亭,便是井亭巷巷名的由来。井亭巷,从西街起至花巷许厝埕路段。巷子得名于一“井”一“亭”,井指的是玉泉井,亭指的是塔堂亭。与玉泉井一墙之隔的城心塔,建造于明万历年间,象征着古代泉州之中心。如今,塔与井藏身寻常百姓家,而亭子已不复存在。古巷又名“高桂巷”,此名由来与南宋太守王十朋有关。公元1168年,王十朋任泉州太守。为政期间,他割俸钱兴馆学,布上恩恤民隐,兴水利疏塘渠,并在肃清门内建贡院(考场),肃清门外建“高桂坊”。当时井亭巷位于肃清门外,因此又被称为“高桂巷”。
旧馆驿巷 位于泉州市区西街中段、东塔斜对面,巷子起于西街,南接古榕巷,巷长约200米。这条著名的老街巷,泉州人俗称“牛仔页巷”或“牛仔驿”。
顾名思义,此巷原为泉州古代驿站所在地,驿站即古代驿吏或来往官员歇宿、换骑之地。早在宋代,原泉州大路驿站为晋安驿,设县治西(今中山北路驿内巷);及至元代,晋安驿迁至旧馆驿巷内,易名清源驿,巷内设有一座专供过往官员或信使住宿和更换马匹的馆舍,故名馆驿;明代天启年间,知府沈翘楚更迁驿站于城外,原驿站废弃,此处便演变为地名和巷名;清代,此巷属万厚铺古榕里。旧馆驿巷文化史迹丰富,有天室池、元代驿站、明代染织房遗址。达官显赫之家遍布巷中,有明嘉靖年间御史汪旦、户部侍郎庄国桢府第,有清道光年间翰林龚维琳胞弟举人龚维琨府邸,有清代刑部主事王海文故居、清嘉庆年间进士杨滨海故居、清末状元吴鲁读书处“亦香吟馆”,以及董杨大宗祠、汪氏宗祠等。
旧馆驿内,至今保存着许多古色古香的闽南古厝。这里曾经是古代驿吏或来往官员歇宿、换骑之地,随着时代的变迁,入住这里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客越来越多。从古代驿站变身为充满文化气息的名街巷,在历史垂青下,旧馆驿完成华丽转身。
董杨大祠堂
泉州元妙观 元妙观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历史上曾产生很大的影响。可惜的是,清末以来屡遭破坏、占用,以至于废圯。1966年,政府规划10亩地,用于元妙观的复建。第一期工程,在元妙观原址———现市区东街复建三清殿,已于1999年12月竣工。该殿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重檐歇山式,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六根高3.2米、直径0.84米的雕龙石柱,十分精美。东西外墙八个石窗和殿后五面墙壁分别嵌有雕刻了道教故事图案的石雕、砖雕。殿顶共有飞檐九条龙脊,脊上雕有老君炼丹炉、飞龙、麒麟和各种道教饰物,颇具匠心。
古榕巷 是西街中段一条长约200米的小巷,这里保留唐宋以来千余年间历朝历代的建筑遗迹。巷东接井亭巷,巷西通三朝巷,巷中与旧馆驿巷相连。
《晋江县志》记载,清乾隆初年,此巷旧称“后街”,及至清光绪年间,包括旧馆驿在内才合称古榕里。相传此巷原有一株千年古榕,然而在寻访中古榕却极为罕见。泉州文史专家认为,巷名由来或与此巷原有的古榕宫有关。古榕宫位于巷西,砖木石混合结构,原占地300平方米,祀赵天君,为原万厚铺古榕镜境庙。史载虽无古榕巷名,但老泉州城的城池图中却标有古榕宫的位置。
古榕宫和巷西原有的古榕观音亭,均废于20世纪50年代,唯亭中观音石刻嵌入巷内36号龚宅西墙。游转于古榕巷的巷弄之间,红砖燕脊,是岁月厚重的沉淀。庭院深深深几许,那些至今存留的明清古厝,透露昔日泉州达官商贾大户人家的几分神秘。
三朝巷 北接象峰巷,南连古榕巷,长近300米。小巷在泉州坊间颇负盛名。早在南宋时,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留正,南宋绍兴三十年进士及第,累官签书枢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少师观文殿大学士等,先后受封申国公、卫国公、魏国公。泉州士民因留正历官三朝,是历史上少有的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于是在巷内立一座“三朝元老”木牌坊。牌坊所在的巷就叫做“三朝元老巷”,简称三朝巷。
金簪巷 又名摸奶巷,这巷子100多米,最窄的地方只有50公分,最宽的也不足一米。现在,这小巷是不是泉州最窄的小巷已不得而知,但左右两侧的土坯墙和出转入石相互呼应,走进巷子,犹如走进时光穿梭隧道。至于为啥叫摸奶巷?嘿嘿,你来走走试试?
泉州开元寺紫云屏背后有条象峰巷,巷子被新华路分为东西两段,巷东起于西街,巷西与甲第巷相通。
数百年来,小巷名称数度变迁。早在宋代时名曰“船舶巷”,明清以来原有宅第易主、毁损、倾圮等变迁,使其地势形如大象之头,其巷似象之鼻,故称“象峰巷”。而由于闽南语发音相似,老泉州人称之为“上邦巷”(或“上坊巷”)。
小巷深处曾是达官显贵们安居之地,小巷中曾走出四个进士、一个举人。古巷背后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可惜泉州开元寺导游词,这些或在辟建新路时被拆毁,或只遗留些许残瓦,宅第大多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泉州西街小吃专辑~~
满煎糕闽南人常吃的一道面点食物,别看满煎糕外表平平,中间可是非常有意思的,中间层的组织空洞比较大,切面层看起来像“牙齿”状,刚出炉的时候吃,表皮会有点小脆,而中间的糕体很Q,夹馅是花生芝麻冬瓜黑糖馅,一口咬下,Q得不得了,花生碎,冬瓜糖的香在口中环绕,实在是满足。想吃最正宗的满煎糕?跟着鱼导走便是。
夹馅萝卜酸 典型的泉州小吃,大家也都非常熟悉,萝卜酸是由白萝卜、盐、白醋、绵白糖经过浸泡而成的一道爽口小吃,火气太大肝火旺盛?美食吃太撑胃难受?来来来,萝卜酸帮你解决。如果酸酸的味道你接受不了,那跟着鱼丸们来个古早味的夹馅萝卜酸吧!想知道什么味道?来聚聚便是。
石花冻吃过传统的海石花菜熬制而成的石花膏,淋上香甜的特制蜂蜜,习惯而熟悉的味道。但你试过添加黑糖熬制而成的石花冻吗?三代传承,给你的味蕾不同的感受。
壶仔饭 把肉、蛋、香菇、海蛎干、虾米等配料与饭装在陶罐中蒸。壶仔饭用糯米做成,跟泉州的烧肉棕有点像,吃时可直接端着壶仔吃,也可倒到碗里,洒上香葱、花生,食之油而不腻,别有一番滋味。以晋江深沪的最为出名。想不去深沪就吃到正宗壶仔饭,跟着我们探索吧!
还有酥酥,入口即化的菜果(萝卜糕),最地道的泉州小吃。
老字号润饼皮
美景美食不可辜负~~鱼里堂的小伙伴们期待和您一起古城深度游!
我们每期古城深度游只收客15人,每人配备专业的接收器和耳机,在和导游相距200米以内,都可以通过耳机非常清晰地听到讲解,无需担心走失或者错过导游的精彩介绍~~!素不素很合你的胃口?
最后要说一下大家关心的收费问题
本团费用158元一位!
~~~包导游费!!
~~~包小吃及午餐费
(每个人按30元计算,超标自付)!!
~~~包旅游保险
想加入5.28(星期六古城游的请扫码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