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导游词(二)
可能有游客朋友会有疑问,海昏侯国的“国”是个什么概念,是不是和我们现在中国一样,是有高度自治权的大一统国家呢?当然不是,它是指古代的封国。在古代的中国,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建国,这就叫封建,封邦建国,裂土封侯,我国周代开始就有这种制度。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但与秦朝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并行制称为“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可汉初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诸侯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诸侯国拥有强大的武装,由诸侯王随意调遣。此外,还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最终成为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埋下了战乱的祸根。七国之乱后,汉景帝趁势收夺各诸侯国的支郡、边郡归朝廷所有,并采取了许多限制诸侯王的措施,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诸侯国虽仍然存在,但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实际地位已经和郡县差不多了。
海昏县是行政编制,为汉高祖刘邦设豫章郡时的18县之一。而海昏侯国就是在西汉分封制体制下,由皇室成员在海昏县建立的的一个侯国。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外戚侯。海昏侯就属于王子侯,只能按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海昏侯国的租税作为俸禄。
我刚刚说过,海昏侯刘贺一生跌宕起伏,他在当了27天皇帝后,被霍光赶下了台,被暂时幽禁于昌邑。可能是从天堂到地狱的打击太过沉重,没几年的光景,“下岗皇帝”刘贺就几乎成了废人。西汉元康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3年,继刘贺皇帝位的汉宣帝刘询见刘贺已不足畏忌,便收了杀心,封刘贺为海昏侯,“就国豫章,食邑四千户”。海昏侯国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南昌市新建区北部、南昌县北部、永修县、武宁县、靖安县、安义县、奉新县,以及被湖水淹没的鄱阳湖西南部。可是,刘贺的厄运并未就此结束。几年后,扬州刺史上奏朝廷,说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暗自来往,而且对现状有不满之意。宣帝发话说:“那就削除他食邑三千户吧。”经过这样的打击,年仅33岁刘贺一病不起,不久愤懑而亡。据《汉书》记载,海昏侯为西汉所封爵位,共传四代,历经168年,一直延续至东汉。刘贺死后,本应由长子刘充国继承侯爵,但刘充国还未来得受封就死了,不久刘贺另外一个儿子刘奉亲也死了。朝廷认为这是天意要绝昌邑王族,便听从豫章太守的建议废除了海昏侯国。直到十五年后(公元前46年),即位的汉元帝又想起了这支偏安江南的近亲,重新封刘贺之子刘代宗为海昏侯,这就是海昏釐(音xī)侯。刘代宗死后传子刘保世,是为海昏原侯。公元8年(始建国元年)十二月,王莽汉代建立新朝时,海昏侯国被废除,刘保世被削藩贬为庶民。之后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刘氏天下,刘保世的儿子刘会邑又被恢复为海昏侯,为末代海昏侯。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海昏侯国最终被废除。海昏被分拆成建昌、海昏两个县。从此,史上再无海昏侯国。
请大家往车行前方看,那里有一对像瞭望塔一样高大、威严的建筑,那就是仿建的海昏侯国国都的城阙(què)。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曾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中所写的“城阙”指的就是这种建筑。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最高等级建筑形式之一金沙遗址导游词,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汉文化的千古见证。在汉代时,作为权利象征的阙十分盛行,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堪称国宝级文物,所以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根据《说文解字系传》的解释,阙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造的两个对称的台子,在台子上建楼观,上圆下方,因两台之间阙然为道,所以称为阙。因为在阙楼上可以观望,所以又称之为观。又因在阙上悬挂法典,故而称之为象魏,《周礼·天官·太宰》上就有“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的记载。所以古时候经常把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表。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组成。
阙的种类按它所在的位置分大约有:宫阙、坛庙阙、陵墓阙、城阙、国门阙等等分类。“宫阙”,建于帝王宫殿门前,是指在宫门前独立的二台,也就是两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提到的就是宫阙。宫阙,又叫“天阙”,经常作为朝廷的代名词。所以在岳飞的《满江红》词写到“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坛庙阙位于大型的坛庙大门左右,现存实物有坐落于河南的嵩山三阙。
陵墓阙是现存汉阙中保存得最多的类型,位于陵墓之前,等下我们在刘贺墓园也会看到陵墓阙。
城阙估计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古时候,常常在城门的两旁建立双阙,以为守望,就称作城阙。白居易《长恨歌》中就有“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国门阙只是一种想象,并无实物建筑。最近在辽宁绥中海边,发现了秦始皇行宫遗址前大海中的一对峙立礁石,俗称之为海门,可能秦始皇当时巡视海疆时,曾把它当作过国门阙。
前面这一对仿造的汉阙,也是地界标志。因为这里是海昏国所在地,所以它也叫“海昏阙”。过了城阙,就进入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了。在古代,城阙还有礼仪之用,所以这一对海昏阙建造在这里,就叫做“汉阙迎宾”,这是海昏十景之一,其他九景为海昏遗韵、瑗璧礼天、灵湖夕照、西门望月、虬龙潜野、墎墩怀古、都城探幽、金堤漫步、鄱湖观鸟。我们今天的参观内容主要有游客中心、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刘贺墓园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海昏侯刘贺。好了,停车场到了,请各位游客下车,随我前往游客中心。
(边走边说)大家经常说“民以食为天”。在我们的右手边就是“海昏食邑”美食城,这是上下两层,集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商业街。一楼有小型超市和奶茶店,部分文创商品也有售卖。这里还有一座海昏戏台,给走累的游客歇脚,听戏。另外还有两个餐厅,“汉风食府”是点菜式桌餐,“海昏食轩”是小型自助餐厅。二楼还有两处小吃城,“鄱湖美食广场”和“南北小吃城”,集中了赣味特色美食,比如南昌瓦罐汤、煌上煌、瑞金牛肉汤等,还有贴合小朋友口味的麦德豪汉堡等。大家不妨中午的时候在美食城好好体验一下“舌尖上的海昏侯国”。现在呢,请大家前往游客中心的海昏广场参观。
(海昏广场)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海昏广场,整个广场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映入大家眼帘的这组主题雕塑,就是遗址公园十大景观之一、高达9.9米的“西汉遗韵”。它是由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领衔设计,这是从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的龙形玉饰、陪葬车马等文物中获取的创作灵感金沙遗址导游词,“西汉遗韵”四个字也是吴为山先生所题。大家看,一架马车从龙门穿门而过。龙门是按照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玉器的纹饰和造型,进行艺术渲染和夸张设计之后制作出来的。大家仔细看下,这是由几匹马组成的马车啊?对了,总共六匹。古代,马车也是有等级之分的,《逸礼.王度记》中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马车等级有着严格的区分,不能僭越。这六匹马拉的车,就是天子所乘的龙辇。可以说,这就是古代的“总统一号”。刘贺当了27天的皇帝,自然这个龙辇是他的“专车”,但为何马车后面却空无一人呢?实际上,这正是作品的创意所在。这组雕塑就是以“空”为主题,一是海昏侯风流已去、龙座空空,二是想用马车穿门而出体现穿越时空之意。雕塑下方的长方形底座,釆用了黑色花岗岩抛光处理,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雕塑的影像,蕴含“以史为镜”的意思;底座正前方的“海”字印章便是仿造海昏侯墓出土的“海”字铜印。
大家看,马车后面像不像一座门的形象?这是把龙形玉饰的造型放大为“龙门”的形象。寓意着从现在开始,我们将穿越时空,步入海昏侯国,一睹出土文物的风范,探寻刘贺跌宕起伏的诡诈人生。
各位游客朋友金沙遗址导游词,请大家往远处看,在主题雕塑的后面就是游客服务中心。 大家看一看,这座建筑的整体造型像个什么宝物呢?游客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齐康院士领衔设计,整体建筑是以海昏侯国墓葬考古发现的象征王侯身份的玉瑗和用于“礼天”的玉璧为造型意向,并根据出土的透雕龙虎凤纹饰韘(音shè,是指古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扳指)形玉珮的线型,嵌入弧形天窗,以建筑独有的光影造型彰显特定的海昏元素。从高空俯瞰,游客中心就像是一枚自成环形的“瑗璧礼天”风水玉扣,扣住了整个遗址公园的水口,藏风聚气。
大家都知道,海昏侯墓出土各类珍贵文物约1万多件(套),其中除了让人晃得眼睛都睁不开的金器外,还有400多件(套)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高,这里面有价值连城的玉璧、玉环与玉佩,有精美奇特的玉印,还有一只可爱的玉熊。玉在古代礼制中有着重要体现,它对古代社会观念、经济生活影响深厚,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民间,玉石的用途从古至今大致可分为礼乐、仪仗、丧葬、佩饰、工具、生活用品、陈设、杂器等八大类别。
各位嘉宾,现在我们来到了游客中心的入口。入口的设计也颇有讲究,这些描绘汉朝生活情景的图案,表达了遗址公园热烈欢迎各位的到来,并且希望各位朋友们能在这里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我现在先到游客中心办理我们的门票手续。游客中心还有影院、编钟剧场、龙文化馆、汉画像石拓片展等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当然,其中有些项目是要另外付费的。办理好票务后,我们就去参观体验。参观完游客中心之后,我们在观光车候车厅换乘景区交通车前往博物馆。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