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蓬莱阁.pps
山东旅游(5)烟台蓬莱阁音乐:海市蜃楼玛祖卡波尔卡摄影、制作:蓬莱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海、黄海,海岸线长86公里,为山东省烟台市管辖的县级市。蓬莱阁风景区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主要有蓬莱阁古建筑群、蓬莱水城和备倭都司府等景点。振扬门为蓬莱水城南门,坐北朝南,建于明洪武九年,门楼久圯,仅存门洞。1987年修复,门楼匾额为吴作人手笔。振扬门是景区的入口。为了加强海防和抗击倭寇,明永乐年间,明朝政府在登莱建立了备倭都司府,统领山东沿海防务(沿海共设有六处),在平息倭患、捍卫海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建筑群系在原址上按照明代正二品官府规制复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88平方米。所有建筑均为单檐硬山屋顶,抬梁式木构架,建筑色彩庄重淡雅。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沿中轴对称布局。中路纵向构成五进院落,依次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宅门、官邸和上房。东西两路有西花厅、后花园等附属建筑。大明疆域碑刻大堂大堂东房和西房是关于倭寇的介绍和抗倭展览明代的石炮弹、铁炮弹、灰弹和磁蒺藜明朝军士盔甲倭寇盔甲日本长崎倭寇雕像二堂正房官邸正房上房正房二堂、官邸和上房的东、西房,都作为展室蓬莱阁卧碑亭导游词,内部陈列围绕着明代军事制度、装备、阵法、兵书,介绍了登州抗倭名将和明代保卫海疆的著名人物。
明代兵书登州水城复原。水城出入海口建有一座水门,设闸蓄水。平时,船只随意进出;战时,船只由此出击或退回。水门两侧各设炮台一座,驻兵守卫,进可攻、退可守。戚家军水师的战船模型在小海边看蓬莱阁丹崖仙境坊苏轼题字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原为宋代刀鱼寨旧址。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依山麓地形构筑城墙,疏浚小海,引海水入内,用以停泊船舰,操练水师,抵御倭寇侵扰。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镇守于此。蓬莱水城总面积27万平方米,呈不规则长方形,自古以来便是京津门户,海防要塞,是历代帝王防御外患入侵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建筑最早、保存最好的古代水军基地。水城负山控海,形势险峻,其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防御性建筑保存完好,水城及蓬莱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北城门锁住要害,易守难攻太平楼蓬莱阁虎踞丹崖山巅,云拥浪托,美不胜收。它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白云宫三清宫由前殿和五开间的正殿组成,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重修,正殿内有塑像3尊,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卧碑亭,以亭内有苏轼《书吴道子画后》、《海市诗》横幅碑刻(卧碑)得名。
内另有清代龚葆琛联语碑刻。蓬莱阁,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为当时登州大守朱处约所建,为两层木结构重檐式楼阁建筑。此地也是观海市蜃楼的绝佳位置。传说蓬莱为神仙居住的地方,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凭借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飘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因蓬莱阁北方海面常现海市,古人将蓬莱描绘成一个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引来了秦始皇东寻药、汉武帝御驾访仙的传说,便有了“身到蓬莱即是仙”的话法。蓬莱阁悬挂的横匾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字写得雄浑有力,刚健俊朗。“碧海丹心”石刻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1939年,冯玉祥将军与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等人同游蓬莱蓬莱阁卧碑亭导游词,提笔以抒发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天后宫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沿中轴依次布局,有山门、钟鼓二楼、戏楼、前殿、垂花门、正殿、寝室及耳房。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清道光十七年重修。正殿内有海神娘娘及侍女,东西两侧各有站官塑像。这里是蓬莱阁上香火最旺盛的地方,当地百姓经常到此烧香斩福。戏楼,为木石结构庙宇式二层楼阁建筑,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每年正月十六天后宫庙会,人们在这里演戏,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祷娘娘保佑平安。子孙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弥陀寺蓬莱古船博物馆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只有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而第四大名楼之说,则各地不同。而人们来蓬莱最向往的蓬莱阁卧碑亭导游词,还是那忽隐忽现,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奇观。2013年5月12日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