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敬亭山之恋
敬 亭 山 之 恋
文 | 李彩云
在去往宣城敬亭山的路上,情不自禁想起了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在此之前,我对敬亭山的了解,仅限于这两句诗,其他就一无所知了。我心想:敬亭山该是怎样的一座山,会让这样一位游遍祖国名山大川的诗人,难以忘怀,相看不厌呢?一路满怀期待。
很荣幸这次受敬亭山管委会的邀请,去往敬亭山一游。远远望去,山并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既没有天柱山的峭拔,也没有九华山的秀美,更没有黄山的瑰丽多姿。在临时导游——管委会领导的引领下,我们一行人登上了敬亭山。
据他们介绍,敬亭山位于宣州市西北,我们是从山的南麓登临而上。在山的入口处,我们看见一座用石料砌成的牌坊,两旁是两根方体石柱,上方连接是石横梁,横梁上刻有“古昭亭”三个行书大字,历经风霜雨雪,字迹已斑驳模糊。原来,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仅317米。
我们一边听着临时导游的介绍,一边随着他沿着一条石砌小径拾级而上。当我们投进山的怀抱时,惊喜地发现敬亭山虽然不高,但在丘陵地拔地而起,远观满目青翠,云漫雾绕;近看林壑幽深,泉水淙淙,灵秀幽美。尤其与众不同的是,山里处处都有文人墨客的题诗。自南齐谢眺《游敬亭山》和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苏东坡、梅尧臣、汤显祖等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清朝画家、僧人石涛更驻锡于敬亭山里的广教寺,以敬亭山风光为背景,留下传世名作《石涛罗汉百开册页》。在敬亭山的山顶,现在还建有“石涛纪念馆”。中国历代吟诵敬亭山的诗、文、词、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
位于敬亭山南麓的广教寺是江南千古名刹,始建于大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曾与九华山化城寺、黄山翠峰寺、琅琊山开化寺并称四大名寺。据史书记载“宋太宗赐广教寺御书百二十卷,元朝皇帝赐广教寺住持荣佑崖法师金袈裟”。由此可见,宣城广教寺在中国历代佛教寺院中的显赫地位。
在敬亭山,我们见得最多的是李白各种姿态的雕像,那是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诗仙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让名不见经传的敬亭山声名鹊起。而众人所不知的是,真正让大诗人看不厌的不仅仅是敬亭山优美的风景。更有大诗人李白一生舍不下的人。
在山中的竹林深处,我们看见一尊美丽的玉真公主的石膏雕像。在她的不远处是相思泉和太白楼。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才得知诗人李白的一段浪漫的旷世情缘。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妹妹,是武则天的孙女。公主年幼时,母亲德妃就被武则天陷害而死,没有母亲的庇护,为了保全自己,玉真公主十一二岁就开始慕仙学道。而李白一生好道,他们志同道合,相互吸引。经人推荐,公元731年,李白得以和玉真公主相见。这一年李白30岁,玉真39岁,李白第一次见到玉真公主就忍不住赋诗: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青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敬亭山导游词,王母应相逢。
李白在这首诗里,盛赞玉真公主的神仙生活及其行踪。“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把玉真公主写得如九天仙女一样浪漫。李白即使在公主面前也露出狂放飘逸的本色。
当李白遇到玉真公主时,如花儿遇到了雨水敬亭山导游词,更像风筝遇到了风。玉真公主一开始对李白并不是太好,曾把李白晾在自己的“别馆”好多天。但李白毕竟才华横溢,玉真公主喜欢李白的才华。后来公主把李白推荐给玄宗,玄宗宣李白进京,封他为翰林学士,曾受“御手调羹,龙巾试吐”之宠。但李白生性狂放,又嗜酒如命,整天醉得昏天黑地,“天子呼来不上船”,何况是公主,此外,还得罪了大太监高力士等人。
天宝三年,唐玄宗只好将他“赐金放还”。但玉真公主对李白一往情深,坚决不同意,甚至赌气对玄宗说:“那将我的公主名号去掉吧,包括封邑中的财富。”玄宗开始不答应,但玉真公主还是决绝地辞掉公主的名号,离开京城,远赴安徽宣城修道。当时玄宗有了杨贵妃在侧,无暇顾及自己的妹妹,明知玉真公主在赌气,也任由她去除名号,散财修道。
玉真公主在敬亭山修道,李白对着敬亭山,终日心驰神往,太白之意不在山,在乎玉真公主也。李白曾写诗道: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
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这其中的相思之情,不可谓不深。在敬亭山的相思泉边,李白的雕像躺卧一侧,一手托腮,面向远方。我想那相思泉的水,一定是诗人的滴滴眼泪汇成。太白和玉真公主终究有缘无份,只能隔山隔水远远相望。
公元762年,玉真公主去世,时年70岁,葬于敬亭山。李白也于同一年死于敬亭山下的当涂县。
李白一生七次登临敬亭山,写敬亭山的诗有45首。对山的爱,源于对人的爱,终其一生都对玉真公主充满爱慕之情。当他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登临敬亭山,已是花甲之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们仿佛看见一位孤独的老人,正蹒跚地爬上敬亭山敬亭山导游词,深情地望着远方,独坐许久……
这首诗不仅仅有诗人怀才不遇、寂寞凄凉的处境,我想更有对自己所爱之人相爱而不能相依相伴的相思之苦。一座山因一个人而闻名,一个人也对一座山刻骨铭心,难了一世深情。山里的一竹一树仿佛都浸润着诗意,一草一木都饱含着诗人的浪漫情怀。
也有人说,李白一生虽然浪漫不羁,但骨子里却很传统。他只是将玉真公主视为红颜知己,同道中人,关系非同一般。但我想,无论是亲情、知己还是男女私情,那一份真情厚意是不容怀疑的。
盘山而上,我们登上“太白独坐楼”,我在楼前伫立良久。想象着当年大诗人李白独坐于此,凝望着不远处的“翠云庵”(当年玉真公主修道的地方)的相思和无奈。
在下山的路上,我再次忍不住回头看看这清幽、灵秀的江南诗山,它犹如一位满腹诗书的江南女子,温柔娴静,气质如兰。这样的女子谁不喜欢呢?谁又能看得厌呢?敬亭山,我还会再来的。
李彩云
合肥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合肥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清明》《诗歌月刊》《中国魂》《东方散文》《合肥晚报》《江淮晨报》等报纸、杂志和微信平台,曾获多项征文奖。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2017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