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告状(2-2) #历史知多少#历史文化
古代告状2-2。
高镜明。
·要的是:老百姓告状没有击鼓鸣冤的,只能把状书交给衙门门房,统一把诉状交给刑名师爷。大老爷不亲自审,人家学的是四书五经,没学过断案。刑名师爷先把状书看一遍,觉得可以私了的就打回当事人。那或者是交给地方,宗族自己解决。
·个别案子,比如说原告来告了好几次或者宗族处理不了了,刑名师爷才把人叫到衙门里。自己问问情况,光是个立案就这么费劲,大多数老百姓就放弃了。这还不算完,真要立了案,麻烦事儿更多。
过去办案特别逗,比如说这案子受理了,那跟这案子有关的所有人。甭管你是原告被告正人目击者,一律叫到衙门关起来。为的是办案方便,随时想起什么。随时问方便了官老爷,可就苦了老百姓了。可大牢这种地方脏乱差不说,看家的差人。不管你是谁没钱那,就给小鞋穿,万一赶上杀人这种大事儿,那更热闹了。
·要是衙门认为跟案子有关的地方,现是案发地,或者发现死者的地方,衙门一律封锁,这里就猫腻了。
·譬如村里张三在家被杀了,衙门来现场一看,明明封锁张三家就行,不去把半个村都给封了。原来的住户赶出去告状人如何写诉状书,什么时候抓到凶手,什么时候解封。至于被赶出去的人,是死是活,那跟关老爷没毛关系。
·不光办案的过程特别黑,案子怎么结?完全在刑名师爷跟县太爷怎么想。就拿大清律来说,大清律里有这么一条:凡发掘坟家见棺国者杖100留三千里,已开光果见尸者缴发。而未至,光果者杖100徒三年,可真找到盗墓贼见,没见着尸,那就是官老爷说了算。花了钱的就算你见着尸体,也就是个三年徒刑,没花钱就算你是放风的死刑也跑不了。
中国传统社会打官司这么黑暗那老百姓真有冤屈告状人如何写诉状书,搞个上访行不行?但是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主要是当年有严格的规定,老百姓越级上告甭管是不是冤枉。先打三十板子到京城告状就更狠了。
一般到北京就直接找皇上告状,这叫告御状。皇帝哪是你说能见就见的,就算皇上出宫身边还有御林军,你拦截告状御林军直接说你有意谋告状人如何写诉状书,反当场就打死了。你说历史上有没有越级上告或者告御状成功的?还真有。
比如明朝正德年间就这么个案子,正德年间河北沧州肃宁县有一家人把儿媳妇杀了,死者家属就把那家人告了,没想到杀人那家串通各级官员生把这事忘了过来说死者跟亲哥哥通奸东窗事发之后自杀的。这明摆着是串通一气诬陷的说法,奈何各级官员被收买没人理会,这家人真急了,直接进北京准备告御状。
到了北京得知皇上要出宫祭天,这家人准备拦街告状,要说他们运气真好,那天陪承德出宫的大太监刘瑾心情不错,看见他们告御状居然没有发脾气,还帮着他们翻了案。杀人那家杀了那各级官员都处置了,这家人是运气太好,祖坟长灵芝冒青烟了,要赶上刘瑾刘公公心情不好,这家人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
郭德纲老师说了一个相声就是根据这件事改编的长篇单口有空听听去。古代告状这事儿差不多了,中国传统社会官场黑暗告状这事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方便老百姓,所有步骤都是为了方便官府给他们自己省事儿。
也难怪过去有这么句话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
关于古代告状这事咱今就聊这么多。